1929年的一個夜晚,德國醫(yī)學家福斯曼說服了同伴,幫助他進行一次冒險試驗。他在自己的右臂靜脈中,插進了一根穿刺套針,撥出針芯,將一根細橡皮管從針腔中插入靜脈。當導管插入有一英尺深的時候,本來就信心不足的朋友連聲說:“不行,這樣太危險!”堅決中繼試驗。福斯曼怎樣苦苦哀求都無濟于事,第一次試驗就此半途而廢。一個星期后,福斯曼決心再在自己身上試驗一次。這次沒有人幫助,為解決這個困難,他請護士拿一面鏡子,站在X光熒光屏前面,自己在熒光屏后面進行操作。通過鏡子的反射,看到熒光屏上的顯示。橡皮管沿他的靜脈前進,經(jīng)腋及鎖骨下靜脈,進入上腔靜脈;推進到25.5英寸時,進入右心房。他不懼危險,跑上二樓,拍下了人類第一張心臟導管的X光照片。年僅25歲的福斯曼在論文中闡述了首創(chuàng)的心臟導管術,并指出用這種方法可以測量人體心臟各房室的壓力,分取右心和左心的血樣進行氧含量測定,根據(jù)每分鐘氧消耗量來計算心臟每分鐘的排血量。1930年,福斯曼在活狗身上進行了心血管造影術。他還通過插入右心的導管斜穿過右心房進入下腔靜脈,直接收集從肝臟來的血液,進行代謝方面的研究。他為研究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病現(xiàn)變化開辟了新途徑。然而,福斯曼冒死得出的研究成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招來了一系列指責和非難,甚至諷刺他的試驗只不過是“馬戲場上的技藝”。
直到1941年,美國醫(yī)學家?guī)鞝柲虾偷辖鹕だ聿槠澃l(fā)表了他們有關心臟導管的論文之后,才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至1945年,心臟導管插入術已積累了1200次臨床檢查經(jīng)驗,檢查步驟趨于完善,并實現(xiàn)標準化。它不僅成為心臟疾病檢查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在治療上也起重要作用。由于這一成就,福斯曼與庫爾南,理查茲共獲195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