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脊髓損傷患者多出現尿潴留,臨床上進行康復護理的最終目的是:盡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節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導尿,免除隨身攜帶尿袋,盡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28例,男20例,女8例,年齡25~62歲,平均47.08歲。其中不全性截癱26例,有24例恢復排尿反射,能夠自主排尿,2例無效。全癱2例中有1例恢復反射性膀胱,1例死亡。
2 護理
2.1 留置導尿 在脊髓損傷2~3周內,由于括約肌緊張,采用留置尿管導尿。留置尿管于次日夾閉,輸液者每2 h放尿1次,不輸液者4 h放尿1次。留置導尿期間常見的并發癥是尿路感染,預防感染應注意以下幾點:(1)嚴格無菌操作。(2)選擇軟硬粗細適中的尿管,應用的是經過硅處理的雙腔氣囊乳膠導尿管。插入尿管時須用足量的石蠟油潤滑管道,以免損傷尿道造成尿道黏膜水腫。(3)尿袋外口不要接觸地面且尿袋位置永遠低于膀胱,避免尿液反流,不要經常倒空尿袋中的尿液,以免增加污染可能[1]。(4)鼓勵多飲水,在病情允許情況下,一般飲水量應在1500~2500 ml/d,以便增加尿量,起到沖洗膀胱的作用。(5)定期清潔尿道口、會陰和外生殖器,使之干燥無分泌物。(6)一般情況下不主張用藥沖洗膀胱。(7)持續留置尿管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若病情需要,應每月更換一次導尿管,尿袋每3天更換1次。
2.2 間歇性導尿配合加壓排尿或扳機點排尿 在脊髓休克期后,采用一次性導尿,不留置導尿管。在兩次插管之間,囑患者自行排尿并進行神經性膀胱的功能康復訓練。采用手法訓練,具體做法是:當膀胱底達到臍上二指時,操作者用單手由外向內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均勻,由輕而重,待膀胱縮成球狀,一手要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擠壓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將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壓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時,松手再加壓1次,力求排盡。也可設法尋找刺激排尿反射的扳機點,如刺激患者大腿內側?陰莖體部或會陰部、牽拉陰毛等,以誘發逼尿肌收縮,尿道外括約肌舒張。
2.3 肌肉力量的鍛煉 骨盆底部肌肉的力量對排尿也有很大作用。在病情允許時,應指導患者進行這部分肌肉的鍛煉,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具體方法:患者根據病情可取立位、坐位或臥位,試作排尿動作,先慢慢收緊盆底肌肉,再緩緩放松,每次10 s左右,連續10遍,每日數次,以不覺疲乏為宜。病情許可時,還可做抬腿運動或下床走動,以增強腹部肌肉的力量。
2.4 外界環境的影響 患者排尿時應關閉門窗,用屏風遮擋,請無關人員回避,并適當調整治療和護理的時間,以便使患者安心排尿。打開病房的水龍頭,讓患者聽到流水聲,對排尿也有一定刺激作用。
2.5 心理護理 康復護理能否成功與患者是否合作密切相關,而脊髓損傷患者心理壓力非常大,擔心自己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成為家庭負擔。作為醫護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解釋病情,列舉成功范例,使患者鼓起戰勝疾病的勇氣。
3 結論
當患者排尿間隔在2 h以上,殘余尿少于100 ml,每次排尿量調節在500 ml左右,可以停止間歇性導尿,即達到護理目標。
�。蹍⒖嘉墨I]
1 鄺潤嬌,陳彤.導尿管引發泌尿道感染及其處置.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5,14(3):125-126.
作者單位: 518103 廣東深圳,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