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拐賣、販賣,幫助走失的兒童尋親;加速稀有血型匹配,挽救母嬰生命安全。這些百姓關切的難題,其實從生物醫學技術角度來說是有解決方案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全國聯網的新生兒血型和DNA測序信息數據庫管理平臺,將血型和DNA測序信息寫上出生醫學證明這個“人生第一證”,同時進一步完善血液和DNA測序信息采集規范,適時出臺相關條例甚至法規。從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企業和個人等多渠道籌集經費,支撐相關工作持續進行。
陳義漢介紹,據中國稀有血型聯盟不完全統計,我國知道自己是Rh陰性血型并且記錄在冊的不足4萬人。Rh血型不合的輸血有可能危及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發生死胎、早產、新生兒溶血癥。此外,陳義漢提到,拐賣兒童尋親艱難,部分歷史懸案尚未破解,與我國DNA測序信息數據庫不完善有關。而美國已建立120萬人的DNA測序信息數據庫,幫助警方破獲了若干懸案、大案和要案。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