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明確指出,全球約有20億人正遭受“隱性饑餓”的困擾,這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急需面對的重大問題。
我國2004年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報告中首次提到“細胞隱形饑餓”,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則在上世紀末期就已經提出并關注人體“細胞隱性饑餓”。
在我國,其實,隱性饑餓也一直存在,只是過去人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并不關注。比如近日,臺灣一項調查顯示,高達99%的島內居民正面臨“隱性饑餓”及其可能導致的健康風險。
圖為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在論壇中發言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馬冠生,在中華健康管理論壇之“細胞隱性饑餓的宏觀調控與微觀調理暨慢病關愛進萬家社區公益中國行啟動儀式(以下簡稱細胞隱性饑餓論壇)上介紹,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有40多種,這40多種營養素在我們體內等于是協同作戰,共同維護我們的健康。營養素對我們來說并不是越多越好,為什么現在慢性病的越來越多,其中是有“多”的成份,說明了我們的能量和脂肪攝入太多了。另一方面,這種“多”不是一個簡單的過剩,在多的同時,我們很多微量元素實際是缺乏的。因此,在營養學上,把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叫做隱性饑餓。
“原來講營養不良時是以蛋白質缺乏為主,現在講營養不良是講維生素,這是人們在健康方面層次的提升。我個人認為,當今時代人類的健康有三大主題,一個是慢性、復雜性疾病,一個是老年人的健康,第三個是亞健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局長孫濤這樣介紹細胞營養不足的現狀。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生命健康促進會、人民日報《健康時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老年頤養專項基金聯合主辦,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服務專委會、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共同協辦,5月17日,在京隆重召開。本次大會旨在讓大家關注“細胞凋亡四因”,重視“細胞隱性饑餓”帶來的危害,并引導大眾科學應對,降低由此帶來的危害,減輕我國家庭的負擔!
衛生部原副部長耿德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任德權,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王國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臺恩普,中國健康促進會會長李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孫濤等領導出席了本次大會,參加大會的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國際醫學生物工程科學院院士楊子彬,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華糖尿病協會會長向紅丁,中央文明辦及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第四軍醫大學教授萬承奎等眾多知名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