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寒是什么意思
-
參與醫生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孫連慶 主任醫師

體寒是中醫學中的術語,主要指的人體內處于陰盛陽衰的狀態,通常稱為叫做陽虛證。陽虛證主要的表現有面色晄白、畏寒怕冷、四肢冰涼、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甚至五更泄瀉、夜尿頻多、小腹涼涼。不敢接觸涼的東西,喝水只能喝熱水,或者吃溫熱食物,如果接觸到涼的東西,吃冷飲,或喝溫度較低的水,馬上就會感覺到小腹涼痛、腹瀉。中醫認為人體內陰陽處在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由于某些原因導致陰陽之間的平衡被打破,陰陽失衡,則會出現一系列癥狀,甚至罹患某些疾病。陽虛則寒,體內由于陽氣不足,導致陽氣的溫煦作用下降。而陽氣的溫煦作用正常發揮與否,決定人體的體表和體內臟器的溫度維持。如果陽氣不足,導致陽氣的溫煦作用下降,就會感覺到畏寒怕冷、四肢冰涼,同時也會出現上述癥狀,皆屬于典型的陽虛表現。女性會出現宮冷、不孕,而男性有時也會出現陽痿、早泄等表現。針對體內陽氣不足所出現的體寒情況,可以適當多吃具有溫熱特性的食物,像羊肉、狗肉。同時也可以吃具有溫陽作用的藥物,像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之類,達到溫補體內陽氣治療體寒的目的。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