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皺術,俗稱拉皮術,英文稱之為“Face life(上提術)”或“Rhytidectomy(除皺術)”等,是指由于面部皮膚松弛下垂,通過藥物、物理等方法無效時,采取的使面部皮膚提緊、皺紋減輕消除的面部年輕化(Rejumvanation)手術。早在20世紀初,就有醫生開始嘗試做面部除皺術。但那時的除皺術是為貴族婦女或演員名角服務的。早期的除皺術只是將面部皮膚做梭形切除,效果不甚理想。到了1973年,skoog醫生通過解剖,提出了面部淺表肌肉腱膜系統(簡稱SMAS)的概念,認為只有將皮膚及SMAS一起提緊才能有效去除皺紋,開創了第二代除皺術。1988年,美國醫生Psilla又提出隨著年齡增大,顱骨的體積在縮小,面部的軟組織也在整體松弛下移,故光拉緊皮膚筋膜還不足以徹底去除皺紋,還應將下垂的面部表情肌止點上移,據此提出了骨膜下除皺的概念,人稱第三代除皺術。近20年來,隨著醫學人員對面部解剖結構的不斷深入研究,除皺術式不斷得到改進、發展,高新技術(激光、內窺鏡等)也不斷應用于除皺領域,使的除皺術越來越有針對性,選擇的余地也越來越大,無疑,這是美容患者的一大福祉。 皺紋的分類: 一、 體位性皺紋: 如頸部的皺紋,為了頸部能自由活動,此處的皮膚會較為充裕、自然形成一些皺紋,甚至剛出生就有。早期的體位性皺紋不表示老化,只有逐漸加深、加重的皺紋才是皮膚老化的象征。 二、 動力性皺紋 面部表情肌與皮膚相附著,表情肌收縮,皮膚在與表情肌垂直的方向上就會形成皺紋,即動力性皺紋。早期只有表情肌收縮,皺紋才出現,以后,表情肌不收縮,動力性皺紋亦不小時。如額部橫紋。 三、 重力性皺紋 40歲以后,由于皮膚、肌肉的松弛,在中里作用下,會逐漸下垂、局部折疊,形成重力性皺紋。常見的如眼袋、老年性上瞼皮膚松垂、雙下頜等。
皺紋的名稱 皮膚老化的組織學表現: 表皮基底層變薄; 真皮的彈力纖維在數量上減少,質量上彈力減弱; 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 毛囊功能衰退; 筋膜變薄;肌肉松弛 皮下脂肪和深部脂肪總量減少; 面部除皺的術前準備: (一) 患者與醫生作深入全面的術前交談,患者應了解手術的大小、時間、步驟、疼痛的程度、恢復的快慢、可能達到的效果;可能存在的風險;醫生應了解患者面部的情況,手術的動機,對手術的期望是否符合實際等。 (二) 身體健康程度的檢查 應除外可能存在的心、肺、肝、血液等,內科疾病,美容手術者一般為健康人群。 既往的手術史,用藥史,過敏史; 容易增加手術風險的藥物,如阿斯匹林、維生素E,肝素等在1~2周前停用;停止抽煙、喝酒等。 (三) 術前準備: 術前3天每天洗頭一次;手術當日需局部剃除毛發,編織小辮,以方便手術; 術前一夜可適當服用安眠藥物,術前半小時酌情應用鎮靜、止痛藥;根據麻醉術式,決定是否需要禁食。 手術方式的選擇 依據除皺部位不同,選用不如術式 (一) 額顳部除皺術 適應征:額部橫紋;眉間豎紋、魚尾紋、鼻背橫紋、眉下垂,上瞼皮膚松弛下垂、下瞼袋; 手術要點:須在發際后7厘米處,雙耳輪之間作冠狀切開;在額部切除三小條額肌,去除雙眉間皺眉肌、鼻背處降眉肌、在外眼角處 懸吊眼輪匝肌,最后將皮膚、筋膜向上、后方向提緊、懸吊、切除部分皮膚、縫合傷口。手術時間約2-3小時。 術后護理要點:服抗菌素或靜脈輸液4-5天;頭部加壓包扎5-7天。7-10天內5次拆除縫線,1-2周內消腫。
(二) 顳部除皺術(小除皺) 適應征:眼角魚尾紋、下眼袋、眉頭下垂、眼角下垂。 手術要點:在雙顳側(太陽穴)作切口,需懸吊外眼角處的眼輪匝肌,提拉眉尾及眼角。手術時間約1.5小時。 術后護理要點:與額顳部除皺術同;但恢復更快。 (三) 下面部除皺術 適應征:魚尾紋、眉下垂、眼角下垂,額紋及眉間紋不重,鼻唇溝較深,頸部皮膚松弛。 手術要點:手術需在顳側切開,沿耳屏緣向下繞過耳垂到耳后,進入耳后發際內,需在頰部作SMAS筋膜折疊、懸吊,在頸部作頸闊肌的牽拉、懸吊,耳前、耳后切口術后瘢痕,不易為毛發掩蓋,但不明顯。手術時間,約3-4小時。 術后護理要點:服藥、加壓包扎4-5天,5-7天分次拆除縫線,1-2周消腫。 (四) 全面部除皺術 對于全面部皮膚松弛,皺紋明顯等,可一次行全面部除皺術。 手術要點:包扎上述手術的所有要點,需時更長,需5-7小時,恢復時間10天-2周以上。 (五) 提眉術 適應征:眉下垂、上瞼皮膚松弛、眉間皺紋不明顯者,可作提眉術,僅作局部的皮膚提緊。 手術要點:在眉上方切除一條皮膚(有時包括部分眉毛),向上縫合提緊 ,改變眉形,解決上瞼臃腫、皮膚堆積。可同時利用該處切口,作眉頭處皺眉肌切斷,消除眉間紋,需時1小時。 術后護理要點:加壓包扎4-5天后,拆除縫線即可。 (六) 除皺術的輔助性手術: 下頜脂肪堆積(雙下頜)、及雙側頜頜頸角不明顯,脂肪較多者,可結合頸頦部吸脂術; 其它:還可結合隆鼻術,顴骨過高去薄術,眉弓增高術,顳部(太陽穴)凹陷充填術等。
骨膜下除皺術 1988年,美國醫生Psillakj通過解剖發現,隨著年齡增加,骨質脫鈣,顱骨體積減少,面部軟組織的整體松弛下垂。據此得出結論:為了徹底清除眉間、外眥部和鼻唇溝的皺紋,光拉緊皮膚是不夠的,而且須將下垂的面部表情肌附著點上移。手術時,須切透額部、顴部骨膜,在骨膜下分離至眶上緣及上頜骨前外側,向上后提緊皮膚及軟組織,縫合固定。此法適合于40歲以下,皮膚皺紋不甚,有軟組織松垂的病人。術后需加壓包扎4-5天,血腫、感染、皮膚壞死、面神經麻痹可能性小。
小切口除皺術 對于一些皺紋不很深,又對傳統除皺手術有懼怕心理的相對年輕患者,可用小切口除皺術。該術只在額、顳部作較小的2-3個小切口(1厘米)左右,利用特殊的手術器械,盲視下或借助內窺鏡做皮膚肌肉深層的分離,將額肌、皺眉肌、降眉肌作一部分的切斷,將掀起的皮瓣向頭頂方向擠壓、固定,使額部皮膚提緊的皺紋減輕。 此術的優點是:切口小,損傷小,恢復快;缺點是,沒有去除多余的部分皮膚,持續時間較短。
其它的除皺方法: 除了手術除皺,近年來,還出現了許多新的非手術方法,用以預防或減輕皺紋發生。 (一) 外用護膚、防皺霜。 對于較淺的皺紋可以利用各種嫩膚、除皺霜、蜜或凝膠:如抗氧化劑、防曬劑、保濕劑、營養劑、生物工程或高科技下的各種細胞因子等。他們的療效比較緩慢,也不太明顯。本世紀80年代廣泛應用維甲酸類配制的霜劑和凝膠,其中廣為應用的為蕾婷愛,它在嫩膚、除皺上有療效,但它有較大的刺激性,使皮膚潮紅、質地變脆,且有光敏性,已逐漸開始受到冷遇。到90年代廣泛應用阿爾法羥酸,由于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從水果中萃取出來,故人俗稱果酸。因為利用它高度的酸性使它具有嫩膚、除皺的功效,所以它對皮膚也有刺激性,掌握不好容易發生刺激性皮炎。到90年代后期有老年皮膚病學之父美稱的美國Kligman教授推薦下開始應用屬于倍他羥酸的水楊酸來嫩膚、除皺。雖然它比AHA的刺激性要小,但它屬于角質剝脫劑,也屬于酸性,在醫學美容領域里應用的結果確有嫩膚、除皺的效果,但發生刺激性皮炎的例數也不少。 (二) 化學剝皮術: 化學剝皮術是用高濃度酸性化學藥物把表皮腐蝕、破壞,達到剝脫的效果,從而去除皺紋。化學剝皮術有許多的配方,但歸結起來可分為兩類:一次性猛烈的化學剝皮術和多次性溫和的化學剝皮術。猛烈性、一次性剝掉表面皮膚。病人需要住院、需要麻醉,痛苦較大,要有一段相當長的修復期。如果操作不當藥物滲透過深,愈后會發生疤痕,會有色素沉著。而且,應用不當藥物經皮吸收會發生全身中毒。多次溫和的化學剝皮術是采用有第一果酸美稱的甘醇酸水溶液。將一次猛烈的化學剝皮分成4次來完成:。病人不需要住院,不需要麻醉,沒有痛苦,不影響工作和上班,不會發生全身吸收中毒,更不會發生術后色素沉著。高濃度甘醇酸嫩膚、除皺有一定療效,安全性好,但需要有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來操作,此種方法化學剝皮術應用的病人例尚少,用的時間還短,究竟療效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三) 膠原注射除皺法: 美國1982年開始應用膠原注射除皺。它屬于軟組織充填術。它們用的是牛膠原注射劑。把牛膠原注射到皺紋中,把皺紋充填起來,確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因為它要被吸收,需要經常反復注射,而且它有誘發結締組織病的可能。現在美國也開始應用人膠原來注射。 (四) 磨削術 磨削術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皮膚磨削術。它是利用口腔科的牙鉆對皮膚進行磨削,把皮膚皺紋磨掉,令其再長出新嫩的皮膚。這種治療方法確實能除皺、嫩膚。但如果操作不當磨得太深會發生瘢痕。亞洲東方黃色皮膚人種磨削術后會發生色素沉著,治療上非常困難 90年代以來廣泛采用激光磨削術也稱激光返老還童術。新一代脈沖、調Q,燃料激光能非常精確地把皮膚磨削掉,它特別適用于皮膚磨削術、化學剝皮術達不到、不好操作部位的皺紋。激光磨削術對非黃種人有極佳的除皺療效。一般來講術后不會發生色素沉著,他們可能發生色素減退。但對亞洲東方黃色皮膚人種來講激磨削術后會發生令人討厭的色素沉著,很難治療。
(五)肉毒桿菌毒素注射除皺法 歷史 1895年分離出厭氧的梭形芽孢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1946年Schantz等從該細菌中分離出純的神經毒素結晶-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該毒素有7個血清亞型,從A到G, 肉毒桿菌毒素A治療神經肌肉功能亢進的疾病。美國FDA批準其用于眼科、神經科和耳鼻喉科有關肌肉亢進的疾病。1992年Carruthers等率先把它引進到美容醫學的治療上。 作用機理 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注射局部后能阻斷乙酰膽堿(acetylcholine)的釋放,從而阻斷了神經對肌肉的傳導,使肌肉發生麻痹,這叫神經肌肉功能去神經(functional neuroumuscular denervation)。同樣道理它阻斷了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治療多汗癥有效。 注射方法與注意事項 用1ml結核菌素注射器,30號針頭。要嚴格設計號注射點,用龍膽紫標記出來,嚴格掌握每一個注射點的計量。 1、 病人在注射前14天停用阿斯匹林和阿斯匹林類藥物。 2、 注射當日要停止使用化妝品。 3、 注射后不要按摩局部,疫苗毒素擴散。 適應征 主要治療早期皺紋,適用于30歲-35歲以下的女性,特別適用于面上半部的額頭紋(抬頭紋)、眉間紋和眼眶周圍的魚尾紋。也可用于面部以下的下頦和前頸部的皺紋。 禁忌證 1、 肉毒桿菌毒素雖無致畸性,但妊婦、哺乳期婦女最好不用。 2、 患有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如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等不用。 3、 患有上瞼下垂的病人不能用。 4、 服用氨基糖疳類抗生素的病人不能用。 5、 非常瘦弱的病人不能用,因肌肉太薄注射后容易彌散到周圍肌 肉,容易發生副作用。 6、 對白蛋白或對肉毒桿菌毒素過敏的病人和過敏體質的病人不用。 7、 患者嚴重心、肝、腎、肺疾病和患有結締組織病的病人不用。
療效 通常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后3天-14天,平均10天后皺紋會慢慢地舒 展、消失、皮膚變平坦。 除皺的效果平均維持3月-6月,平均為4個月,一般一年內要注射3-4次。魚尾紋的效果最好,抬頭紋的效果稍差。 Jones指出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將稱為解除老年人皺紋盲區的頸部皺紋,稱為最方便、有效的治療方法。 并發癥與副作用 1、 注射局部有頭痛,少數女病人有頭痛。 2、 注射抬頭紋不當時會發生瞼下垂。 3、 注射魚尾紋處不當時會發生復視。 4、 因注射劑量不準確,一側多、一側少會發生不對稱的結果。 5、 進針刺破血管偶爾發生出血或血腫。 6、 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免疫源性蛋白(immunogenic protein)。它可以導致體內產生抗體。大劑量、反復注射可能會引起免疫符合物反應疾病、應予注意。 7、 肌肉麻痹的結果,不能作各種表情,有假面具樣的感覺。 8、 極少數病人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的安全性 肉毒桿菌毒素的注射是非常安全的,它對人的半致死量(ID50%)為40U/kg,一位體重79kg的病人其半致死量為2500U-3000U。而用于美容除皺的劑量只是注射0.1ml-1ml的液體5-50U。所以注射肉毒桿菌毒素非常安全,不需住院、不需麻藥、不需開刀、不影響工作上班。 結論 肉毒桿菌毒素注射除皺法既安全、療效確切,而且快速、方便簡捷,病人痛苦小,是上述所有除皺方法無可比擬的。但是,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并未批準用于除皺的適應征,還要經過大量病例的觀察,按GCP標準進行Ⅲ期臨床。確實明確療效與安全性后才能增加這一適應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