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時期,身體是特別脆弱的,很容易就會受到一些疾病的傷害,而新生兒黃疸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疾病了,有非常多的新生兒會出現該病的癥狀,至于誘發該病出現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就為朋友們介紹一下該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1、膽紅素產生相對過多,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中生活,紅細胞數相對地較多,若出生時延遲結扎臍帶或助產人員有意從臍帶向新生兒擠血,則紅細胞數量更多。胎兒紅細胞壽命較短 (70~100天),故產生膽紅素的量亦多。出生后開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壓升高,過多的紅細胞迅速破壞,使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更多。成人每日生成膽紅素 約65.0μmol/l(3.8mg/kg),新生兒每日生成膽紅素約為145.4μmol/l(8.5mg/kg)相當于成人的2倍,因此新生兒肝臟代 謝膽紅素的負荷大于成人。
2、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差,新生兒肝細胞內缺乏y蛋白及z蛋白(只有成人的5~20%),在生后第5日才逐漸合成。這兩種蛋白具有攝取非結合膽紅素,亦轉運至滑面內質網進行代謝的功能,由于y、z蛋白的合成不足,影響了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
3、肝臟系統發育不成熟,新生兒肝臟的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脫氫酶(udpg脫氫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將非結合膽紅素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以至非結合膽紅素潴留血中而發生黃疸。此類酶在生后1周左右才開始增多,早產兒更晚。
4、膽紅素與白蛋白聯結運送的能力不足,新生兒出生后的短暫階段,有輕重不等的酸中毒,影響膽紅素與白蛋白聯結的數量。早產兒血中白蛋白偏低,更使膽紅素的聯結運送延緩。
5、腸肝循環增加,新生兒生后頭幾天,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隨膽汁進入腸道的結合膽紅素不能被還原為糞膽元;另方面新生兒腸道中有較多-葡萄糖醛酸苷酶, 能將結合膽紅素水解為非結合膽紅素,后者被腸粘膜吸收,經門靜脈返回至肝臟,這是新生兒腸一肝循環的特點。其結果是使肝臟代謝膽紅素的負擔增加,而致非結 合膽紅素潴留血中。
誘發了新生兒黃疸這種疾病的病因就是上面的知識了,上述的這些內容希望大家可以多去了解才行,我們必須要將這種疾病了解透徹,還應當注意新生兒的皮膚變化才行,必須要針對性的進行疾病的治療,還應當注意患兒的衛生情況。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