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在當前極為多發(fā),很多的兒童會遇到這種疾病,導致患兒的健康遭受到了侵害,此病的出現帶來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大家要正確的去了解新生兒黃疸疾病的危害才可以,往下看帶大家來認識一下此病的相關危害會有哪些呢。
新生兒黃疸的危害:
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產生過多、肝臟功能不成熟、腸肝循環(huán)而導致膽紅素濃度增高,出現的黃疸,臨床上稱為生理性黃疸。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出現,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小便稍黃,一般情況好,第4~5天到達高峰,在第1~2星期消失,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
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也持續(xù)較久,但多于生后四周消退。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癥感染、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以及代謝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后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tǒng)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對病理性黃疸進行病因分析,通過對新生兒黃疸及早進行相關的檢查和臨床觀察,加強新生兒膽紅素監(jiān)測,及早發(fā)現病因, 進行對因治療,可有效地減少膽紅素腦病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是降低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致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
早期新生兒輕度黃疸不會有嚴重后果,但重度黃疸在早期新生兒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核黃疸不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經系統(tǒng)受損終生致殘。近年來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引起聽覺損害,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異常。因此應該對黃疸患兒早期進行膽紅素水平動態(tài)監(jiān)測及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檢測。此外,有黃疸的新生兒血糖也低于正常兒血糖水平。
新生兒黃疸的病因:
生理性黃疸,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足月兒在出生后2-3天出現黃疸,5-7天可以消退,但一般不超過2周;而早產兒多于生后3-5天出現黃疸,7-9天可以消退,最長可延長到3-4周。對于生理性黃疸,無需特殊處理,多帶寶寶到戶外曬曬太陽,能有效幫助退黃,但不要讓寶寶直接在猛烈的太陽下照射,以免強烈的紫外線傷害了寶寶稚嫩的皮膚。
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一般發(fā)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養(yǎng)兒上,目前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母乳性黃疸一般出現在生后3-4天,可持續(xù)2-3周甚至2-3個月才消失,但除黃疸外,寶寶其他方面是正常的。經醫(yī)生檢查診斷是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可以暫停母乳喂養(yǎng)一段時間,黃疸即可漸漸退去。
母嬰血型不合,母嬰血型不合而導致的寶寶黃疸多數出現在出生后2-3天,常見的是ABO溶血,即母親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B型血,寶寶除了黃疸外,還可能有貧血和肝脾腫大的特征。一旦被確診為是新生兒溶血,一定要盡快采用藍光照射治療,絕不可拖延,否則,黃疸進行性加重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如不及時治療,寶寶可能很快會死亡,即便幸存,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看到了上面的介紹之后,朋友們應當特別清楚的認識到了新生兒黃疸疾病的危害是什么了,這種疾病傷害到了很多新生兒的健康,帶給他們較多的痛苦,此病的危害是嚴重的,寶媽們要清楚的了解,注意在新生兒身邊展開此病的預防。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