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散,聽它的名字是不是會想起古裝電視劇中的那些神奇的丹藥,總是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一吃就好,但其實現實中是沒有那么神奇的藥的;中醫講究的是對癥下藥,所以逍遙散也是一樣的,不同的病癥,它也有不同的用量和配伍,那么,逍遙散加減方劑的作用是什么?
逍遙散,中醫方劑名。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疏肝解郁,養血健脾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經前期緊張癥、乳腺小葉增生等屬干郁血虛脾弱者。
上為粗末,每服兩錢,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現代用法:共為粗末,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許,共煎湯溫服,日三次。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亦有丸劑,每服6-9g,日服2次。
當歸、芍藥與柴胡同用,補肝體而助肝用,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諸藥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虛得養,脾弱得復,氣血兼顧,體用并調,肝脾同治。肝郁氣滯較甚,加香附、郁金、陳皮以疏肝解郁,血虛者,加熟地以養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梔子以清熱涼血。
逍遙散為肝郁血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肝為藏血之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體陰用陽。若七情郁結,肝失條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皆可使肝氣橫逆,脅痛,寒熱,頭痛,目眩等證隨之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