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郊外或是風景區春游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就是在草坪上鋪一張桌布,擺上我們喜歡吃的小點心,然后看著孩子們在身邊跑來跑去,這個時候我們一定可以看到周圍的蒲公英,它一團一團的,風一吹就飛走了;有一些植物經常和蒲公英混淆,那就是敗醬草;那么,敗醬草與蒲公英有什么區別呢?
敗醬草,草本植物,多生長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等功效。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根春秋季節采挖,去掉莖葉洗凈,曬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凈曬干。它的具體作用如下:抑制作用。黃花敗醬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干菌有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能促進肝細胞再生,防止肝細胞變性,改善肝功能。
鎮靜作用。對引起暫時性白細胞減少和頭昏、惡心。黃花敗醬的乙醇浸膏或揮發油均有明顯鎮靜作用。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蒲公英長的好看,同時藥用價值也豐富,其中,蒲公英葉子的藥用價值最大,它的具體功效如下: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保肝、利膽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用蒲公英煎劑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轉氨酶升高有明顯抑制作用,能顯著緩解四氯化碳性肝損傷引起的組織學改變。有報道指出,蒲公英在動物身上有利膽作用。
臨床上對慢性膽囊痙攣及結石癥有效,抗胃潰瘍作用。蒲公英煎劑給大鼠灌胃對應激性潰瘍有顯著保護作用,對無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損傷亦有顯著保護作用,并能明顯對抗幽門結扎大鼠胃潰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