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中藥材不僅僅可以制藥,而且還可以作為食療和泡水的材料,黃芪就是常用于泡水的材料,先來了解黃芪是什么,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由于長期大量采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于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那么黃芪泡水喝的功效是什么。
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藥,人參偏重于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于虛脫、休克等急癥,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于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煎湯,煎膏,浸酒,入菜肴等。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