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藤圖片很多人應該在網上看到過,但是真正認識它的,應該不對吧,天仙藤又叫做油松節,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或北馬兜鈴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干,它的莖呈細長圓柱形,略扭曲,直徑1~3mm;表面黃綠色或淡黃褐色,有縱棱及節,節間不等長;質脆,易折斷,斷面有數個大小不等的維管束,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三角狀狹卵形或角狀寬卵形,基部心形,暗綠色或淡黃褐色,基生葉脈明顯,葉柄細長,氣清香,味淡。
天仙藤的功效是行氣化濕,活血止痛。治胃痛,疝氣痛,妊娠水腫,產后血氣腹痛,風濕疼痛。臨床上的用量4.5~9克。治療脘腹刺痛、關節痹痛、妊娠水腫。本品30克,乳香、沒藥、醋元胡、吳萸、干姜各6克,小茴香15克;共研細末,每服9克,酒服。
《本草圖經》記載:“解風勞。得麻黃則治傷寒發汗,與大黃同服墮胎氣。”《綱目》有記錄:“流氣活血。治心腹痛。”《本草備要》:“治風勞腹痛,妊娠水腫。”《本草再新》:“涼血活血,去風利濕,走經絡,兼治腰腿腫疼。”《本草正義》:“宣通經隧,導達郁滯,疏肝行氣,止心胃痛。”
以上是其功效,當然是藥就會有禁忌,天仙藤含馬兜鈴酸,可引起腎臟損害等不良反應;兒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婦、嬰幼兒及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本草匯言》中有記載:“諸病屬虛損者勿用。”《得配本草》亦有記載:“氣血虛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