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有很多東西,長著是差不多的外表,可名字和用途卻大有不同,今天要介紹的這一對也是如此,他們就是海蛤殼和瓦楞子,海蛤殼為簾蛤科動物青蛤等幾種海蛤的貝殼,青蛤貝殼2片,近圓形,異名為海蛤、蛤殼,瓦楞子,為蚶科動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貝殼,秋、冬至次年春捕撈,洗凈,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海蛤殼和瓦楞子有何不同吧。
瓦楞子形狀有三種,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長4~5cm,高3~4cm。殼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脫落;殼頂突出,向內卷曲;自殼頂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條。殼內面平滑,白色,殼緣有與殼外面直楞相對應的凹陷,鉸合部具小齒1列。氣微,味淡。泥蚶:長2.5~4cm,高2~3cm。殼外面無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條,肋上有顆粒狀突起。魁蚶:長7~9cm,高6~8cm。殼外面放射肋42~48條。
海蛤殼,貝殼呈類圓形,外表面黃白色。殼頂歪向一方,有排列緊密的同心環紋,沿此紋或有數條灰藍色輪紋,腹緣細齒狀。殼內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無紋。體輕,質堅硬略脆,斷面層紋不明顯。氣稍腥,味淡。以光滑、潔凈者為佳。主產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地。現用藥材海蛤殼,除上述一種外,尚有同科動物文蛤的貝殼,亦同等使用。
瓦楞子,用于頑痰膠結,稠難咯,癭瘤,瘰疬,癥瘕痞塊,胃痛泛酸。海蛤殼,清熱,利水,化痰,軟堅。治熱痰喘,水腫,淋病,瘤,積聚,血結胸痛,血痢,痔瘡,崩漏,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