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也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熟悉的東西,所以我們就借此機會來看吧,海桐皮的學名其實是楤木,它常分布于森林,樹叢等地方,生長于海拔不等的地區,雖然它耐寒,但是如果有太陽的地方生長,它會長得更好,常分布在我國的南部,無論是它的根還是葉都可以被放入藥中,具有鎮痛等功效,那海桐皮什么樣子呢,我再詳細的給你講一下海桐皮是什么吧?
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被黃棕色絨毛,疏生短刺。葉為2—3回羽狀復葉,長60—110厘米。葉柄粗壯,長達50厘米,托葉與也葉柄基部合生,耳廓形。葉軸無刺或有細刺。小葉卵形、闊卵形或長卵形,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粗糙,疏生糙毛;下面被淡黃色或灰色短柔毛,脈上更密;葉緣具鋸齒,稀為細鋸齒或不整齊粗重鋸齒;側脈7—10對,兩面均明顯,網脈上面不顯,下面明顯。花白色,芳香。果實球形,具5棱。宿存花柱長1.5毫米,離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干燥干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厘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為佳。
主治神經衰弱、風濕性關節炎、肝炎、慢性胃炎、胃痙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糖尿病及陽虛氣弱、慢性病氣虛無力、顱外傷后無力綜合癥、腎虛陽萎等癥。還有降血壓、降血糖及抗放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