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經常會看見農民伯伯在地里放牛,而牛的旁邊就會圍繞一大圈牛蚊子不停地依附在牛的身上吸食血液,這種虻蟲遍布全國各地, 虻蟲的發育過程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在恒溫環境下,20多天就可以完成一個世代,另外,虻蟲對環境適應能力及抗病能力都很強,能傳播多種人畜疾病,虻蟲喜棲息于隱潮濕的地方,性喜陽光,成蟲多在白天活動,喜在高溫強光下的白天活動,中午最活躍,那么,怎么區分虻蟲真假?
夏秋兩季正是牛虻吸食活躍的時節。雌虻常群聚在牛、馬、驢等家畜身體上吸吮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雌虻蟲平時居于草叢和樹林中,喜陽光、燥熱天氣,多在白晝活動,以6-8月最活躍。平常居于草叢及樹林中。性喜陽光,多在白晝活動。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于6-8月,戴手套捕捉吸食牛、馬等家畜血液的雌虻(雄虻不吸血)。捕捉時用手捏住頭部,以防腹內所吸之血流出而降低質量;捏死后曬干。或用蠅拍擊打,收集曬干。
華虻,干燥的蟲體呈長橢圓形,長l.3-1.7cm,寬5-10mm。頭部呈黑褐色,復眼大多已經脫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殼狀而光亮,翅長超過尾部,胸部下面突出,灰色,有5條明顯黑灰縱帶,具足3對,多碎斷。腹部棕黃色,有明顯的白斑,有6個體節。質松而脆。氣臭,味苦、咸。雙斑黃虻,黃綠色,眼大型,中央有1條細橫的黑色帶;翅透明,翅脈黃色;腹部暗灰黃色,有較多的金黃色毛茸及少數黑色毛茸。
近幾年來,隨著醫藥事業的發展, 虻蟲的藥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青睞,野生資源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要,1996年,虻蟲(干品)為40元/公斤,而98 年則暴漲為300~400元/公斤,而且許多大的藥材市場如哈爾濱、吉林、河北均價高貨缺,因此,業內人士預測,虻蟲貨源緊缺狀況在 3~5 年內難以扭轉,故人工養殖虻正稍然興起,且發展前景極為樂觀。
所以市面上也不常會出現以假亂真的虻蟲,虻蟲的鑒別要點,虻蟲形似蜜蜂,體中等,黃綠色,復眼中部有一條細窄的黑色橫帶,頭頂有短毛,觸角呈黃色,翅透明,長度超過尾部;腹部有6個體節,具足3對。質松而脆,臭特異而濃。而布虻、雁虻屬大型種,江蘇虻則屬小型種,形態均似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