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西方的醫學傳入我國以來,人們對西醫的愈來愈依賴,而忽視了傳統中藥在一些方面對人們的重大作用,比如說在降血壓方面,炙黃芪,本品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片,直徑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淺棕黃或棕褐色,略有光澤,可見皺紋或縱溝,切面皮部淺黃色,木質部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味甜,略帶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那么食用灸黃芪有降壓作用嗎?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是因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損傷,或因年老體衰,腎精虧損等導致臟腑陰陽平衡失調,風火內生,痰淤交阻,氣血逆亂所致。意見建議:我國中藥專家在研究中發現:灸黃芪具有雙向調節血壓的作用,臨床用量小時為升血壓,重用灸黃芪則降血壓。因此,治療高血壓時,灸黃芪用量必須在30克以上,氣虛兼血證患者還可適當加量。
凡氣陰兩虛高血壓,黃芪與滋陰補腎藥為伍,黃芪用量應稍大于滋陰藥。高血壓兼冠心病患者,灸黃芪與活血化瘀藥為伍,則黃芪用量必于活血化瘀藥。高血壓兼頸痛者,黃芪應與葛根為伍,用量比為2:1。高血壓伴腎炎浮腫的病人,可用黃芪與防己配伍。商血壓兼糖尿病者,應選黃芪與山藥為伍。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適用于高血壓患者。其功效是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瘡生肌。
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血虛,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作用是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促進機體代謝,改善心功能,降壓作用,保肝作用,調節血糖,抗茵,抑制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