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中藥名。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柴胡副作用
柴胡其性升散,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小柴胡湯也是在日本漢方醫療中最為廣泛應用的處方,幾乎成為包治百病的良方。特別是對于尚無特效療法的病毒性肝病,在1994年日本厚生省就小柴胡湯對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障礙之功效予以認可后,該方便作為肝病用藥被正式收入國家藥典,全日本出現上百萬肝病患者舉國同服這一處方的盛況。
然而,自1994年以來,有些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湯產生副作用,導致間質性肺炎,其中更有10余例死亡。為此,日本《朝日新聞》2000年1月25日報道,日本厚生省禁止使用中藥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副作用引發諸多思考。最深刻的教訓是忘記了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日本《漢方處方解說》載小柴胡湯的使用范圍指出:本方為強壯劑和調養劑,既能增強消耗性疾病患者的體質,又能改善瘦弱型的結核樣體質。可用于治療熱性病、胸部疾病、肝膽胃部病、神經性疾病、婦產科病等60種疾病。這種一方治百病,缺乏辨證論治,豈能不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