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主要成分
根莖和葉中均含揮發油(0.11%~0.42%)及糖類、有機酸、氨基酸等. 揮發油中含34種成分, 其主要成分為β-細辛醚(β-Asarone),占63.2%~81.2%;α-細辛醚(α-Asarone), 占3.4%~13.7%;其次為石竹烯(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石菖醚(Sekishone)、細辛醛(Asarylaldehyde)、欖香素(Elemicine)、歐細辛醚(Euasarone)、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1-Allyl-2,4,5-trimethoxy benz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順式甲基異丁香油酚(cis-Methylisoeugenol)、反式甲基異丁香油酚(trans-Methylisoeugenol)等.
石菖蒲藥理作用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有鎮靜作用.煎劑或揮發油均能使小鼠自發活動減少, 解除單籠飼養小鼠的攻擊行為;亦能延長戊巴比妥鈉所致的睡眠時間,對閾下催眠劑量的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此外, 尚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研究表明:揮發油中的細辛醚是鎮靜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揮發油后仍有鎮靜作用, 提示其鎮靜成分不只一種.
石菖蒲煎劑對戊四氮引起的小鼠驚厥有一定的對抗作用,與對照組相比, 能使自主活動減少,抽搐開始時間推遲, 抽搐鼠數較少.揮發油中的α-細辛醚140mg/kg能完全對抗小鼠電驚厥和戊四氮驚厥,并能對抗家兔側腦室給Ach所致驚厥.除去揮發油的水煎劑亦有作用.
石菖蒲揮發油對小鼠有較強的降溫作用.
石菖蒲根莖水提取物制成的片劑, 在臨床上用于治療癲癇病及其他神經系統疾患,有較好療效, 其揮發油對某些神經系統的動物模型具有顯著的生理活性.
2.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揮發油(β-細辛醚)在一定濃度下有使豚鼠冠狀血管擴張的作用.臨床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屬于痰濁氣滯之胸痹者的治療,其機制可能與其能增加冠脈流量有關, 還可能與鎮靜、改善消化機能、平喘、鎮咳等作用有關.
3.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煎劑內服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腸異常發酵,并有緩解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細辛醚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離體腸管的興奮作用.
4. 抗真菌作用 菖蒲水浸劑(1:3), 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批癬菌、紅色表皮癬菌、考夫曼-沃爾夫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 其他作用 石菖蒲中所含的α-細辛醚有平喘作用,能對抗組胺引起的支氣管收縮, 并有鎮咳作用.臨床上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有改善作用.
有報告指出,石菖蒲煎劑有殺死腹水癌細胞的作用.對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α-細辛醚有對抗作用.α-細辛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糞鏈球菌、肺炎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熏煙(蒸)2~4小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有殺滅作用.體外實驗發現,石菖蒲煎劑(1:2)能使蛔蟲麻痹和死亡70%.
毒性實驗
1.大鼠腹腔注射菖蒲揮發油的LD50為221mg/kg,給藥后先呈陣攣性驚厥,而后出現強直性驚厥、死亡。石菖蒲揮發油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4.706ml/kg;腹腔注射的LD50為0.23±0.02ml/kg。揮發油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為0.157ml/kg,中毒動物表現為間歇性抽搐,數小時至10余小時后動物死亡強直性驚厥,說明石菖蒲揮發油中毒主要是興奮脊髓。
2.α-細辛醚按寇氏法測定得小白鼠腹腔注射LD50為338.5±9mg/kg,用藥后出現肌肉松弛,呼吸頻率減慢,身軀拉長等癥狀,16-24小時內死亡,24小時內不死亡者則存活。點樣試驗和摻入平板法試驗一致證實α-細辛醚為誘變陽性物質,能引起鼠傷寒沙門氏菌突變種TA100,TA98的致突作用。
3.石菖蒲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53g/kg,38g/kg時出現中毒癥狀,表明為呼吸困難,陣攣性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