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高血壓病
鹿蹄草制劑,分甲、乙兩組治療101例。甲組51例,用鹿蹄草Ⅰ號(含鹿蹄草、短柄五加皮、柿葉等);乙組50例,用鹿蹄草Ⅱ號(單味鹿蹄草)。鹿蹄草Ⅰ號、Ⅱ號均制成茶劑。每次1g/袋,每日3次。每袋用開水200ml浸泡約5-10分鐘,代茶飲用,連續沖泡2遍。治療期間停用一切藥物,保持原有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變。經過1個療程(45日)治療,結果:甲組51例中,顯效3l例,有效9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8.43%。乙組50例中,顯效21例,有效13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68.0%。但經統計學處理,兩組無顯著性差異。據臨床觀察,治療1周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開始逐步下降,下降幅度以前4周較明顯,以后趨于穩定,組間對照無顯著性差異。對血脂增高患者,其血清膽固醇甲組下降31.24mg%,乙組下降64.34mg%,自身對照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但組間對照無顯著性差異。對甘油三酯兩組均無明顯影響。
治療頸椎病
鹿蹄草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藥0.5g)肌注,每日2次,每次4ml,1周為1療程,同時采用頸部推拿及牽引方法,以矯正頸椎骨的嚴重移位。共治療頸性眩暈癥322例,結果顯示:痊愈(癥狀、體征消失,X線片復查恢復正常,能參加日常工作)47例,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X線片復查基本恢復,可以堅持工作)127例,好轉(癥狀、體征好轉,X線片復查部分改善,能夠參加一般的活動)125例,無效(癥狀、體征治療前后無變化)23例。總有效率為92.8%。
治療肺炎
鹿蹄草提取物鹿蹄草素針劑靜脈滴注和肌注并用,分三個劑量組,每日總量分別為190mg、400mg和960mg。靜脈滴注:鹿蹄草素150-800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每日1次;肌注:鹿蹄草素10-40mg,每6小時1次。治療至熱退正常3-4日,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炎性體征消失,白細胞下降到正常范圍內,即予停藥觀察。治療期間可并用祛痰藥和維生素類輔助治療。經治80例,治愈(4日內熱降,白細胞計數正常,癥狀與體征消失,X線胸片提示炎癥吸收)68例,無效(4日以上發熱不退,癥狀和體征無改善)12例,總有效率為85%。各劑量組療效無明顯差異。
治療腸道感染
兒童輕型泄瀉及普通型菌痢者,口服鹿蹄草素40mg,每日3-4次,或肌注40mg,每日2-3次;重型泄瀉及重型中毒型菌痢者,靜脈滴注鹿蹄草素100-300mg,分2次滴入,癥狀好轉后改為肌注或口服。成人菌痢者,口服鹿蹄草素200mg,每日4次;同時靜脈滴注鹿蹄草素每日400mg后,肌注40mg,每8小時1次。連續3日后停用靜滴,僅口服和肌注,直至恢復正常后3日停藥。共治療嬰幼兒泄瀉36例,急性菌痢46例(其中兒童16例,成人30例),結果顯示:嬰幼兒泄瀉痊愈(癥狀消失,大便次數正常,鏡檢正常,大便連續培養3次陰轉者)22例,好轉(癥狀消失,大便次數及外觀正常,大便培養陰轉未滿3次出院者)8例,無效(治療3日后未好轉者)6例,總有效率為83.33%。有效病例中,退熱天數平均為1.92日,止瀉天數平均為3.08日。菌痢痊愈(癥狀消失,鏡檢正常,大便連續培養3次陰轉者)34例,好轉(大便次數及外觀正常,鏡檢僅有少量紅白細胞,大便陰轉未滿3日者)8例,無效(治療3日未好轉,或癥狀好轉但鏡檢培養無改變者)4例。
治療子宮出血
將鹿含草醋炒,制成丸劑或片劑內服,每次3g,每日3次,觀察100例患者,有效率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