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情況下,是水盡快傳遞到米粒內部,讓淀粉充分吸水膨脹,然后熱量再傳遞進來,讓其進行糊化。這樣糊化會比較充分均勻。
提前把米進行浸泡,其實就是在加熱之前讓水傳遞的過程預先進行。這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做法,對于米飯的口感可能會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米飯的口感好不好,跟營養如何完全是兩碼事。
換句話說,泡不泡只是可能影響到米飯的口感,說什么“不泡就浪費營養”純屬造謠。
不提前泡也能煮出好米飯
提前泡米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原始辦法”。它對于米飯的口感有幫助,但并不意味著不泡就不行。
如果直接用干米煮飯,先緩慢加熱讓水慢慢升溫,只要在水溫升到淀粉的糊化溫度,米已經充分吸水,就跟提前浸泡作用是一樣的。此后溫度繼續升高,完成淀粉糊化,也能獲得口感良好的米飯。
當然,這樣操作需要相當的經驗去把握“火候”:如果升溫過快,米粒外層完成了糊化,而內層吸水膨脹不夠,即便不是夾生飯,飯粒也會外軟里硬,口感不佳;而如果升溫過慢,又導致煮飯所需要的時間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