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塑膠跑道材料“毒”從哪來?
江蘇省教育廳的調查結果顯示塑膠跑道的主要成份是聚氨酯,大家可能對這個化學名稱比較陌生。一般來說,塑膠跑道主要由兩層橡膠填充顆粒和中間粘合劑聚氨酯構成。聚氨酯分為TDI型與MDI型,其中TDI型聚氨酯揮發性較大,有刺鼻味道和相當的毒性,其味道的來源主要是未反應完全的聚氨酯單體,其中一些成分屬于公安部門管制使用的。人長期接觸會出現胸悶、虛脫、打噴嚏等癥狀,甚至會出現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病癥。MDI的毒性小于TDI,以MDI代替TDI合成的預聚體,可以有效地降低游離TDI含量。這不僅保護了生產操作人員、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而且有利于保護環境。但MDI型聚氨酯最近幾年才逐漸被有些廠家使用,國內大多數廠家還未完全掌握MDI的配比技術。
此外,在攪拌塑膠跑道的原料時,還會加入一種叫增塑劑(即塑化劑)的物質,會降低跑道鋪設時的粘度,更方便鋪設。使用得最普遍的是一種稱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因其技術性能、功能多樣性以及高效的經濟效益而應用最為廣泛,約占整個增塑劑產品的80%多,主要用于軟質PVC制品,用以提高PVC的柔韌性、延展性和使用性。這種物質揮發性雖然不強,但對人體同樣有害。
室外空氣是流動的,而風力、雨水都會有影響,而對空氣成份檢測必須是在一個封閉狀態下,因此尚無指導性標準。因此,目前對塑膠跑道有害化學物質在室外揮發值達到多少算有毒,國家層面尚沒有具體標準。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塑膠跑道就缺乏監管標準和依據,2011年針對跑道材料,國家公布了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層》標準,對塑膠跑道的生產原料和成品,包括塑膠顆粒及使用的膠水等進行了規定。
只要對塑膠跑道本身質量監管到位,可以避免有毒化學添加給學生身體造成的傷害,而且這種檢測和監管,相關部門不僅能做到,也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