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稱,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花園路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在注射“五聯”疫苗時,使用的注射器與原裝注射器不一致,懷疑疫苗被掉包。此條新聞一出,頓時再次引起網友對于疫苗事件的討論。重慶方面最近回應稱是護士為了換掉被污染的注射器。
記者:事發后相關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
聯合調查組負責人:接到舉報后,南岸區衛生計生委立即派出執法人員到現場調查處理。當晚7時許,聯合調查組在部分家長見證下封存了涉事衛生服務中心的疫苗、賬簿,對涉事醫務人員、疫苗來源和使用去向等連夜開展調查。同時,聯合調查組現場接待群眾咨詢,認真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逐一調查核實,做到公開透明、客觀公正,并通過新聞媒體實時發布相關信息,接受公眾監督,回應社會關切。
記者:什么是“五聯”疫苗?注射“五聯”疫苗有什么樣的程序?
聯合調查組專家:“五聯”疫苗內含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5種抗原,用于預防相應5種疾病,屬自費疫苗,適用于2、3、4月齡或3、4、5月齡兒童進行三劑次基礎免疫以及18月齡一劑次加強免疫。該疫苗由西林瓶裝粉末和預填充注射器裝混懸液組成,兩者混合搖勻后使用。預充藥液的注射器,是保證疫苗開封前處于無菌狀態的容器,是實施接種行為的操作工具。若實際操作中注射器被污染,應當更換注射器,對疫苗的效用不會產生影響。
記者:該接種點注射的“五聯”疫苗來源是否正規?市民所質疑的疫苗“調包”是否屬實?
聯合調查組負責人:此次接種的“五聯”疫苗為涉事衛生服務中心從南岸區疾控中心購買,疫苗來源渠道規范,運輸、儲存均符合國家相關規范。相關情況此前已向社會公布。
經調查,未使用原包裝注射器是因為接種護士彭某當天接種“五聯”疫苗時,因操作不慎導致注射器針頭受到污染,為避免感染,彭某便從操作臺另取一支一次性注射器來替代原裝注射器。因彭某當時未向家長解釋,導致家長產生懷疑,認為疫苗被“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