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指導,全國智能化養老科技信息研究中心主辦,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技成果轉化協作工作委員會協辦、中健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人群腸道菌群結構與健康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人體微生態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以及媒體記者齊聚北京,共同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此次研討會上,在北大公共衛生學院、江蘇大學、鎮江市天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益健康科學研究院的努力下,在全國智能化養老科技信息研究中心、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鎮江市疾控中心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歷時近兩年時間聯合研究和攻關,首次完成了年齡全覆蓋的中國人群腸道菌群結構及其分型研究,研究成果備受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這是我國首次由國內科研院所及社會機構協同完成的,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人群腸道菌群結構及其分型,將為基礎醫學研究及臨床應用奠定了的基礎,并對國人精準健康管理及疾病預測、預防具有重大意義。
該研究成果首次構建了我國大陸地區腸菌群數據庫,并獲得了國人10種腸道菌群劃分趨向:健康嬰兒趨向、健康幼兒趨向、健康少年趨向、健康青年趨向、健康中年趨向、百歲老年趨向、亞健康趨向、疾病初期趨向、慢病趨向和重度疾病趨向。該數據庫的樣本來自于北京、江蘇、安徽、廣東、廣西、福建、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山西等18省市自治區,5000余份0歲-100歲健康人群糞便樣本,以及1000余份慢性病人群糞便樣本。受檢者的腸菌群檢測數據通過與該數據庫進行比對分析,可以評價受檢者個體腸道菌群健康情況與趨向,根據相應的腸道菌群分類趨向,提供精準健康評估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使每一位受檢者測菌群,知健康,調菌群,保健康。
眾所周知,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是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正常人腸道菌群包括1000多種,100萬億個細菌,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又被稱為人的“第二基因組”。通過與天益健康腸道菌群大數據庫比對,可以為客戶解讀腸道菌群的健康狀況。這將有利于每一位受檢者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趨勢,有利于改善腸道菌群平衡,有利于預防、監控和干預由腸道菌群引發的肥胖、三高血癥、腸炎、糖尿病及厭食、情緒低落、抑郁等疾病,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及幸福指數。目前,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和日本都開展了全民范圍的腸道菌群測序計劃,以了解本區域人群健康與腸道菌群的關系,因此建立中國人群腸道菌群數據庫及其分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據了解,該合作研發團隊在不斷完善中國人群腸道菌群數據庫及其分型基礎上,將重點探索菌群結構與肥胖、三高血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肝硬化、情緒等慢性疾病的相關性,制定菌群失衡精準干預方案,如益生元、益生菌、復合益生菌等有效調節方案,以及個性化菌群編輯及菌群重構等干預方案,以滿足調節腸道菌群需要。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大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江蘇大學及多家醫院專家教授出席了此次研討會。與會中外專家高度認可“中國人群腸道菌群大樣本庫大數據庫”的建設,對益生菌、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意義以及相關的健康評估和個性化健康管理進行了討論,并針對精準健康管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會專家表示,中國人群腸道菌群數據庫及其分型圖譜的構建,將會進一步幫助解碼腸道菌群與健康的關系,對慢病的預治和國民健康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