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常用穴位
-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張章 副主任醫師

艾灸是中醫外治法之一,中醫外治法包括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等。艾灸的作用以溫補為主,溫補元氣、溫經通絡,還可以去瘀散寒,同時還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出現病癥后做艾灸進行治療,選穴要根據病癥的情況選擇。作為防病保健來做艾灸,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這時候會選擇相對固定的穴位,如腹部的穴位以任脈和胃經穴位為主,比如中脘穴、下脘穴、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天樞穴、大橫穴等。同時還可以艾灸后背部、腰背部的穴位。腰背部穴位以督脈和膀胱經穴位為主,比如腰俞、腎俞、大腸俞、八髎穴,八髎穴位于骶骨。艾灸有補益作用,一般每周艾灸2-3次,每次20-30分鐘即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