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肝包蟲病的治療有哪些
- 肝包蟲病的治療有哪些
-
參與醫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鵬 主任醫師

肝包蟲病又名肝棘球蚴病,是由肝棘球絳蟲的幼蟲即棘球蚴寄生于人體的肝臟引起的疾病,是古老的人畜共患性的寄生蟲病。手術是目前治療肝包蟲病的主要方法,根據病情可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案,應盡可能地剝除或切除包蟲的外囊,減少并發癥,降低復發率。手術方式首選根治性的外囊剝除術或肝部分切除術,其它的手術方式包括內囊摘除術、腹腔鏡外囊的完整剝除術等,根治性切除者包括外囊完整剝除和肝葉切除,還有囊腫實變型和鈣化型者無須用藥。在內囊摘除或根治術后,口服用藥3-12個月,作為術后預防復發用藥。對于有手術禁忌或術后復發,卻無法再行手術者采用抗棘球蚴病的藥物治療,具體用藥療程應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再結合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結果而定。抗棘球蚴病的藥物主要包括苯并咪唑類的化合物,其中甲苯達唑和阿苯達唑最為常用,以阿苯達唑片為首選。其藥物的不良反應少而輕,偶爾可發生可逆性的白細胞減少及一過性的轉氨酶升高,本品有致畸的作用,孕婦禁用。另外,當肝棘球蚴病出現相應器官損害時,應酌情對癥治療,維護器官功能,繼發細菌感染時給予抗菌治療,過敏反應時應對癥處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