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細菌性肝膿腫
- 什么是細菌性肝膿腫
-
參與醫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施寶民 主任醫師

細菌性肝膿腫即在肝上由于細菌感染而導致的感染性病變,長時間的感染性病灶會化膿、液化,對肝臟造成損傷,會導致嚴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癥狀。導致細菌性肝膿腫的原因,首先需考慮病史,一般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肝膿腫。另外,需考慮導致肝膿腫細菌感染的通道,具體如下:
1、胃腸道:患有急性胃腸炎,細菌會沿腸道的靜脈,進入門靜脈,之后進入肝臟;
2、膽道:患者有膽道結石、膽管結石,或做過膽腸吻合,有反流性膽管炎,細菌會沿膽道逆行進入肝臟,引起肝囊腫;
3、肝動脈:可引起全身菌血癥,為重癥感染,可引起全身各部位的膿腫,包括肝臟膿腫、心內膜炎、牙齦炎,以及其他部位膿腫,嚴重感染后,膿栓播散到肝內而形成膿腫。
肝膿腫早期以發熱為主,膿腫未液化時,發熱會持續較長時間,用藥控制效果較差,可達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以上,直至膿腫液化或抗生素有效,將其控制住,逐漸降低體溫。此過程中,患者較為焦急,長時間發燒對其身體消耗較大,但外科無較好方法進行干預。病變此時為感染灶,尚未形成膿腫,此時無論進行穿刺、引流,效果均較差,只能通過藥物進行處理,找到原發灶。如果是腸道細菌引起,應早期進行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對于預防疾病進展的效果較好。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