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IgA腎病的病理分類方法
- IgA腎病的病理分類方法
-
參與醫生

IgA腎病是全世界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其臨床表現、病理表現,及對治療的反應和預后差別都非常大。正因為如此,所以對于IgA腎病的病理分類,全球的科學家從1968年發現該病以來進行了非常多的研究,也有很近十種病理分類方法。
現在最常見的有幾個方法是1982年李醫生發明的Lee氏分級法,根據病理改變而分為Ⅰ-Ⅴ級;1996年Haas醫生又發明了另外一種分類方法,到2005年,國際腎臟病學家和國際腎臟病理學家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對IgA腎病分類進行研究。
到2009年他們就發布了牛津IgA腎病分類,該分類方法就更詳細的對IgA腎病的病理各個方面,特別是與預后相關的,如系膜細胞增生、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的萎縮、腎小管萎縮、腎間質纖維化,對IgA腎病預后影響比較大的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類,現在越來越多的得到了臨床應用。
總之,IgA腎病因為表現變化非常大,病理改變也非常復雜,所以病理分類還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病理分類最主要的目的是指導治療、判斷預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