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 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
參與醫生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孫紹裘 主任醫師

骨質疏松癥屬常見的骨代謝性疾病,以單位體積骨量減少或骨微結構改變為特征,多見于絕經期婦女和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的嚴重后果為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這一病理性骨折,即在受到輕微的創傷或者日常生活中即可發生骨折,以脊柱、髖部或者前臂為好發部位,發生骨折會導致骨質疏松患者病殘率和死亡率明顯增加。骨質疏松癥重在早期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更為現實。該病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和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及單位體積內的骨組織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病變。在多數骨質疏松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點。骨質疏松一般分為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其次就是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如甲亢會導致骨質疏松,糖尿病也可導致骨質疏松。此外還可見原因不明的骨質疏松,例如遺傳性的骨質疏松等。骨質疏松的主要表現是疼痛、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最常見并發癥為骨折。骨質疏松骨折發生多在于扭轉身體、搬重物、開窗簾等室內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即使沒有較大的外力作用,也可發生骨折。骨折發生一般是胸部、腰部的椎體,在橈骨遠端、股骨上端容易發生。該病預防很重要,每天要堅持運動,多曬太陽,多吃含鈣、含磷高的食物,當然結合病人情況還是適當的控制,主要還是要預防摔倒、跌倒這些安全的防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