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還是母乳?
1885年,隨著牛奶脫脂技術的發展,橡皮奶嘴和塑料奶瓶面世。
一開始,嬰兒奶粉的發明是為了幫助像育嬰堂、孤兒院等地沒有人喂奶的孩子,但是全球市場的誘惑太大了。世界牛奶產量不斷增長后,農場主們需要開拓新市場。
1905年,瑞典雀巢公司生產出了不含一點人類乳汁的奶粉,隨后便把這種嬰兒奶粉賣到了全世界。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和英國的醫護人員會用雀巢的奶粉喂養新生嬰兒,每個新媽媽也都會帶著一些嬰兒奶粉的免費試用裝回家。用奶粉來喂養孩子很快就不僅僅限于富人了。在征服了工業世界之后,嬰兒配方奶粉又把視野投向了貧窮國家。但是在第三世界,劣質的配方奶粉加上污染的水源,每年都會殺死成百上千的嬰兒,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1956年,有感于母乳喂養率的持續下降,7位婦女在美國的伊利諾斯州成立了國際母乳會。很快它就發展成了一個由女性志愿者組成的國際組織,專門為那些選擇母乳喂養的家庭提供幫助。1979年,國際嬰兒食品行動網成立,作為一個公共服務組織,它主要反對嬰兒食品公司尤其是雀巢公司的不道德市場行為。不久,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開始關注母乳喂養問題。在1981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投票決定是否通過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迫于相關公司的壓力,美國投票反對,成了世界上唯一反對這項決議的國家。
布爾戰爭(1899-1902年)之后,英國政府開始關心母乳喂養率下降問題,擔心母乳喂養率下降可能會導致種族體質弱化,從而威脅到帝國的前景,于是1902年通過了助產士法案,1904年建立了關注體制下降的部門間委員會。但在二戰期間通過了乳品法,規定政府要為嬰兒奶粉生產提供津貼。
同時期的納粹德國卻正相反,納粹把奶瓶看作是道德敗壞的標志,是現代生活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并且說婦女解放是猶太人的陰謀,宣揚要把婦女“從解放中解放出來”,要求她們回歸家庭,在那里完成她們作為母親的命中注定的角色,這才是她們的正確位置。母親節成了納粹德國的國家節日,在官方宣傳中流露出這樣的信息:蘊育了人種純粹性的乳汁是最好的。
1945年以后,各國政府只是偶爾表達他們對母乳的關注,卻沒有采取實質措施。英國,自從20世紀90年代之后政府就鼓勵“母乳最好”的觀念,但是沒有提供優惠待遇。如今英國國內正在討論,是否要把在公共場所——比如餐館——不能制止一個母親喂奶列入法律。只有在挪威和瑞典,政府介入才有明顯影響。在上世紀60年代的挪威,奶瓶喂養蔚然成風。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擔任首相之后,通過立法和政府提供津貼等活動,潮流發生了逆轉。到2003年,80%的挪威母親在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還在母乳喂養。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是32%,英國是20%。
從兩種意義上來說20世紀是獨一無二的。首先,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母乳的替代品,其次到了世紀末,受過教育的高收入的母親變成了母乳喂養的中流砥柱。也正是在這個世紀,女性乳房進入了商品世界,頻繁出現在印刷品、電視和電影里,被用于銷售從汽車、衣服到度假地和保險單的任何商品。然而,哺乳的乳房一出現,依然還是會激起軒然大波。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