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紹:
患者 女 65歲,因全身紅斑脫屑半年余伴瘙癢就診,患者半年前始軀干四肢起疹,感癢,曾就診于多家醫院,診斷為“濕疹”“皮炎”,給予多種抗組胺藥口服,激素軟膏外用,癥狀減輕不明顯,曾在個體診所間斷使用“地塞米松”靜滴,期間皮損一度好轉,但停藥后皮損再發,并逐漸增多波及全身,病程中,患者不伴發熱,精神體力尚可,無明顯體重的改變。 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楊光艷
就診時,患者皮膚科檢查:面、軀干四肢彌漫性分布暗紅色水腫性斑,肥厚,表面見片狀薄層灰白色鱗屑,部分鱗屑邊緣翹起。(如圖1、2、3)
圖1
圖2
圖3
接診后患者要求住院,考慮到患者經濟困難,溝通后,建議門診就診并定期復診,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無異常,影響學排除占位性病變后,診斷為:紅皮病,給予中草藥治療,口服地氯雷他定,外用硅油護膚,我院復方醋酸曲胺奈德軟膏每日1次,并囑每周復診,三周后即告痊愈。(如圖4、5、6)前后治療過程總藥費共計不超過500元,遠低于患者曾經的費用。
圖4
圖5
圖6
啟示:1、患者就診時接受醫生的判斷并全力配合;
2、對于久治療不驗的疾病不要迷信住院,門診同樣可以治療,且大大減低費用;
3、對于西醫治療準備采取特殊藥物時,需有所“停頓”,考慮并選擇中西結合治療很
有必要;
4、定期的復診很重要。
結論:有些時候中西結合的治療性價比高。
附:紅皮病醫學常識
紅皮病屬于皮膚病中較為嚴重的疾病,廣泛和明顯紅斑浸潤損害伴有糠秕狀脫屑為特征,皮膚受累面積≥90%是診斷本病的先決條件。
本病的病因:
1、 可能與藥物過敏、
2、 某些炎癥性皮膚病的進一步發展而成,如銀屑病、濕疹、毛發紅糠疹、脂溢性皮炎等
3、 惡性腫瘤等相關,最常見于惡性淋巴瘤,如蕈樣肉芽腫,Sezary綜合征、何杰金病以及白血病等。
4、 原因不明。
前兩者情況多見,且愈后較好。本病可伴有全身癥狀,如發熱、畏寒、畏熱,口干、小便黃、大便結等,或者還伴有肝腎功能的損害;根據患者的一般情況及全身癥狀我們可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大多數患者需要住院治療。
西醫的治療原則如下:
1. 病因治療:盡量尋找病因,針對不同病因進行適當治療。
2. 支持治療:給予高蛋白飲食,補充多種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有感染
應及時應用抗生素。
3. 激素治療:可緩解癥狀、縮短病程。一般可用強的松40~60mg/日口服,病情嚴重
者可采用地塞米松10-2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待癥狀控制后漸減量至維持量。
4. 免疫抑制劑:氨甲喋呤、雷公藤可用于銀屑病、毛發紅糠疹所引起的紅皮病,以減少激素用量且有益于原發病的治療。
5. 抗組胺劑:有鎮靜、止癢作用,瘙癢明顯者可使用。
6. 局部治療:原則是止癢、保護皮膚,防止感染。
中醫藥治療
根據中醫辨證施治,可將紅皮癥分為毒熱蘊結、熱毒挾濕及熱盛傷陰證。中醫藥對于紅皮病的治療有其獨到之處。1火毒熾盛證型:治宜涼血清熱,解毒利濕。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鮮生地30g,赤芍9g,丹皮9g,紫草12g,銀花12g,黃芩9g,板蘭根、蒲公英各30g,土茯苓30g,生甘草12g。2氣陰兩虛:治宜益氣養陰,健脾化濕。方藥:參苓白術散合增液湯加減。黃芪9g,黨參9g,白術9g,茯苓12g,懷山藥15g,生地18g,玄參9g,天麥冬各9g,天花粉12g,生甘草3g。
臨床接診時中藥的使用需醫師根據患者的情況脈證合參,全身辨證,隨證施治。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