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皮病會再患者的皮膚上留下非常難看的紅斑點,讓患者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非常多的影響。生活中引起紅皮病的因素有很多種。只要稍不注意就很多可能被這種危害極大的皮膚病所威脅。那么,紅皮病的癥狀是什么?下面就來簡單說下一些。
1、皮膚損害
(1)急性期:藥物所致或接觸性皮炎發展而來,紅皮病常為急性發作。典型癥狀為彌漫性皮膚潮紅、浸潤、腫脹和脫屑。紅斑迅速擴展,12~48h內可能累及全身,紅斑色澤可在數天甚或數小時內發生波動。2~6天后出現鱗屑,常首發于屈側面;鱗屑大小不一,可呈糠狀,每例患者的脫屑程度及鱗屑特征不同。在脫屑期,皮膚干燥、發熱,呈鮮紅色,觸之增厚。一些病例的皮損出現腫脹、滲液、結痂。可繼發感染。隨著病情的恢復,皮損色澤變暗,水腫消退。口腔、外陰及皺褶部可糜爛、潰瘍、滲出。常伴有劇烈瘙癢,約經1~2月,皮膚逐漸恢復正常,遺留色素沉著。
(2)慢性期:慢性彌漫性、浸潤性潮紅、腫脹,鱗屑呈糠狀,無大片鱗屑。由于反復大量脫屑,蛋白質大量丟失,可導致低蛋白血癥、酮癥酸中毒,且患者因抵抗力差而易繼發感染及消化道功能障礙、心血管病變、內分泌失調等。依據發病病因患者還可有相應臨床表現,如膿皰性銀屑病引起者,可見無菌性膿皰,數周后患者出現脫發,重者幾乎全部脫落,同時甲發生增厚、縱嵴、凹陷、萎縮或脫落等。眶周皮膚炎性水腫可導致瞼外翻,隨后發生淚溢。紅皮病發病數周后,可能出現頭發和體毛脫落以及甲峙、甲板增厚或脫落。
2、全身表現
全身表現取決于潛在疾病的性質、患者年齡及其一般狀況,慢性紅皮病伴有明顯的代謝紊亂和血流動力學改變。
(1)肝脾腫大:20%~35%患者有肝腫大,3%~20%有脾腫大。
(2)淋巴結腫大:見于60%以上的病例,可為局限性或全身性,腹股溝和腋窩淋巴結受累最多見,頸部次之。疑難病例應作淋巴結活檢。
(3)體溫調節及基礎代謝率變化:多數病例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熱,也可發生低體溫,或發熱與低體溫交替出現。體溫調節機制嚴重紊亂。熱量喪失過多引起代償性代謝亢進和基礎代謝率升高。
(4)血流動力學改變:皮膚血流量增加可能導致高排性心功能衰竭,特別是老年患者,表現為頸靜脈怒張、肝腫大、下肢凹陷性浮腫、心率加快等。
(5)低白蛋白血癥:常見,其原因有:①血容量增加;②白蛋白合成減少或分解增多;③脫屑或經皮膚蛋白質喪失增多。
(6)負氮平衡:當脫屑達7.1g∕(m2·24h),出現負氮平衡和低鉀血癥。
(7)免疫學改變:-γ球蛋白增多,偶見IgE水平明顯升高和CD4+T細胞減少。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