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身邊黃疸這種疾病是相當多見的,此病對于孩子的健康會帶來十分嚴重的侵害,大家應當將新生兒黃疸重視起來,此病的出現要積極的展開治療才可以,往下看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新生兒黃疸的治療藥物主要會有哪些呢。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藥物:
1、酶誘導劑,早期新生兒肝臟葡萄糖醛酞轉移酶活性僅為成人的1%~2%,故未結合膽紅素不能有效地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微粒體增加葡萄糖醛酞轉移酶的生成,增加未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能力,從而增加肝臟清除膽紅素的功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
2、活性炭或瓊脂、益生菌,減少腸壁對未結合膽紅素的吸收,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無菌,因此進入腸道的膽紅素不能轉化為尿膽原類,而新生兒腸壁富有R葡萄糖醛酸苷酶,進入腸道的結合膽紅素經此酶水解成未結合膽紅素及葡萄糖醛酸后,未結合膽紅素又從腸壁吸收,增加血中膽紅素含量。
3、白蛋白,游離的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可能發生核黃疸,1g白蛋白可與16rig膽紅素聯結,因此用白蛋白具有保護機體免受游離的未結合膽紅素對腦細胞損傷的作用而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4、免疫球蛋白,有報道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新生兒溶血病。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同族免疫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癥,主要是由于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破壞致敏紅細胞所致。
新生兒黃疸的癥狀表現:
1.黃疸出現時間:出生后24h內出現黃疸,應考慮新生兒Rh或ABO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和宮內感染;出生后2-3d出現,多為生理性黃疸。如黃疸顏色深,持續時間長,應考慮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或明顯加深在出生后第4-5天以后,應懷疑有敗血癥,圍生期病毒感染,母乳性黃疸,胎糞排除延遲;若生理性黃疸期已過,黃疸持續加深或減輕后再次加深,應考慮母乳性黃疸、感染性疾病、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如尿色黃、大便發白應考慮膽道閉鎖或狹窄,新生兒肝炎或者由于藥物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如先天性葡萄-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谷胱甘肽合成酶,還原酶或過氧化氫酶的缺乏)。部分肝炎患兒也可伴隨有膽道炎癥,發生粘連造成膽道阻塞,膽道閉鎖患兒中,通過血清檢測證明同時伴有CMV及HBV感染,故此兩者鑒別較為困難;生后1個月持久性的黃疸提示膽汁粘稠綜合征與靜脈高營養有關的膽汁淤積、肝炎、巨細胞包涵體病、梅毒、弓形體病、家族性非溶血性黃疸、先天性膽道閉鎖或半乳糖血癥。少數情況下,如嬰兒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幽門狹窄時,生理性黃疸可延續幾周。
2.伴隨癥狀:黃疸伴有發熱提示細菌或病毒感染,新生兒肝炎和某些急性溶血性疾病,如藥物性溶血,G-6-PD缺乏;伴有食欲不振、嘔吐,應考慮感染性黃疸、消化道畸形、先天代謝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癥、果糖不耐受癥;伴有肝臟大或以肝大為主,多見于膽汁淤積綜合征,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半乳糖血癥和血紅蛋白病;伴有脾大或以脾大為主,見于紅細胞膜缺陷、敗血癥;黃疸伴有神經癥狀,如精神萎靡或激惹,雙眼凝視,肌張力增高或降低,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驚厥等,要考慮膽紅素腦病(核黃疸);伴有血腫,提示紅細胞破壞過多所致。
3.大小便情況:皮膚黃染,大便色深黃考慮溶血性黃疸;大便色灰白,尿色黃考慮阻塞性黃疸,肝細胞病變,膽汁淤積綜合征和某些遺傳、代謝性疾病;大便先白后黃,提示病毒性肝炎。
在看到了相關的知識之后,朋友們了解到了治療新生兒黃疸疾病的藥物有哪些了,黃疸帶來的侵害是嚴重的,導致小寶寶的健康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傷害,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將新生兒黃疸重視起來,而且應當注意做好此病的預防工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