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性癱瘓簡稱腦癱(cerebral palsy, CP),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后一個月內,因損傷或病變而致大腦發育障礙,以非進展性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因損傷部位和程度的不同,癱瘓的表現不同。
腦性癱瘓不僅影響患兒身體的發育,而且也影響到患兒的能力、個性、認知以及與家庭、社會的關系,它是兒童致殘的主要疾患之一。腦癱康復就是針對腦癱患兒存在的各種功能障礙問題,幫助他們獲得或學會新的運動功能及生活的能力,達到生活能力自理。
小兒腦癱常見的功能障礙主要有: ①肌肉張力異常,可以表現為肌張力亢進、肌張力低下或亢進和低下相互交替發生; ②反射異常,表現為原始反射的存在,姿勢反射的異常亢進以及翻正、平衡反射的不健全,使正常的軀體反射調節異常,運動中姿勢反射調節喪失,妨礙功能性運動的完成;③主動運動能力下降,患兒喪失運動的隨意、控制能力,出現不自主、無功能意義的徐動,粗大、異常的運動模式取代了協調、精細的分離活動。運動發育滯后,如不會翻身、爬行、坐站和行走。此外,腦癱小兒在吃飯、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動、玩玩具、做游戲等娛樂活動以及看圖識字、物品操作等學習活動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能力下降。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