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月經不調用哪些藥物來治療呢?藥物治療月經不調是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并且對于患者來講也是比較方法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具體的藥物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月經不調吃什么藥?
1.血熱型:表現為月經不調,經血色紅或有紫塊或深紅,質粘而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干,咽干口燥,顏面潮紅,尿黃便結,舌紅苔黃。治宜清熱涼血。方用清經湯: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白芍10克,生地黃10克,青蒿10克,黃柏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療程。方中丹皮、青蒿、黃柏清熱泄火,生地、地骨皮清熱涼血,白芍柔肝和陰,茯苓興水泄熱。全方在清熱泄火的同時,養陰涼血,血和則經自調。
2.血寒型:表現為經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薄白。治宜溫經祛寒。方用溫經湯:人參10克,當歸10克,川芎15克,白芍10克,桂心3克,莪術8克,丹皮10克,甘草6克,川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個療程。可以溫經散寒,養血調經。
3.血虛型:表現為經期錯后,量少色淡,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夢,面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苔。治宜補血益氣。方用滋血湯:人參1O克,山藥10克,黃芪10克,白茯苓10克,川芎1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熟地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個療程。方中用川芎、白芍、熟地、當歸組成四物湯來補血,配合人參、黃芪補氣,使氣充血足,則經血自調。
4.氣虛型:表現為經期提前,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治宜補氣攝血。方用補中益氣湯:人參10克,黃芪15克,炙甘草10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白術12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療程。可以益氣補中,升陽舉陷,攝血調經。
以上主要是為大家介紹的藥物治療的方法,藥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月經不調最為徹底,患有月經不調的女性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月經不調是需要長期調養的一種疾病,所以患者在治療的期間需要有耐心。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