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炎癥時,稱為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盆腔炎為婦科的常見病。炎癥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病。按其發病過程、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不管是哪一種盆腔炎都是不會遺傳的。急性炎癥有可能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以致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后果;慢性炎癥由于久治不愈,反復發作。而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給病人造成痛苦,因此,必須重視盆腔炎的防治。由于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有比較完善的自然防御機能,增強了對感染的防御力,因而在健康婦女陰道內可有某些病原體存在,但不一定引起炎癥。
[主要致病菌]
主要引起盆腔生殖器炎癥的病原體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厭氧菌。
一、鏈球菌 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種類很多,有甲、乙、丙三類。乙類溶血性鏈
球菌的致病力強,能產生溶血素和多種酶,使感染容易擴散,并引起敗血癥,膿液比較稀薄,淡紅色,量較多,但一般不并發轉移性膿腫。在抗生素問世前,因產褥感染敗血虛死亡的產婦,大約75%是由A族溶血性乙類鏈球菌感染所致。此菌對青霉素敏感,應用青霉素后,產婦死亡基本得到控制。
二、葡萄球菌 革蘭氏陽性,是產后、手術后生殖器官炎癥及傷口感染多見的病原菌,常沿陰道、子宮、輸卵管粘膜上行感染。分金黃色,白色、檸檬色葡萄球菌三類,均有致病力,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強。膿液色黃,綢厚,不臭,常伴有轉移性膿腫,對一般的常用的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用藥較為理想。耐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先鋒霉素Ⅰ,萬古霉素,氯潔霉素(clindamycin),氯霉素敏感。
三、大腸桿菌 革蘭氏陰性,為腸道的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但當機體極度衰弱或因外傷等侵入腸外組織或器官可引起嚴重感染,甚至產生內毒素休克,常與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大腸桿菌的膿液不臭,當有混合感染,產生綢厚膿液和糞臭。可應用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先鋒霉素I,羧芐青霉素等,但易產生耐藥菌株,最好能作藥敏試驗,選擇敏感的藥物。革蘭氏陽性菌混合感染嚴重者也可合用青霉素G、氨芐青霉素,四環素等。
四、厭氧菌 由于厭氧培養技術的進步,70年代以來,愈來愈多地注意到厭氧菌在盆腔感染的重要性,主要有消化鏈球菌(peptostreptococcus)、消化球菌(peptococcus)及脆弱類桿菌(bacteroidisfragilis)等。這些細菌主要來源于結腸,直腸,陰道及口腔粘膜。一般取材及培養技術不易得陽性結果。過去有些盆腔膿腫的膿液培養無菌落生長,很可能是厭氧菌感染,而由于當時厭氧培養技術所限未得到陽性結果。據文獻報道70%~80%盆腔膿腫可以培養出厭氧菌。盆腔感染中厭氧菌可以單獨感染,也可以與需氧菌混合感染,因此,在選用抗生素時應注意兼顧控制厭氧菌的必要。消化鏈球菌對青霉素、先鋒霉素類(cephalosporins)中的頭孢菌素(cepha 10thin),氯霉素,甲硝唑都敏感。
五、性傳播的病原體 如淋菌,沙眼衣原體,其它可能有支原體,皰疹病毒。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