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疾病,其發病與遺傳及免疫因素有關。它的特點是主要累及中軸關節如脊柱、骶髂關節及少數大關節,出現關節強直和畸形,并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及腎等器官受累。
一、臨床表現
1.起病緩慢,大都發生于40歲以下的男性,以青壯年居多。男女發病比例大約為3:1。
2.下腰痛與腰部僵硬,并從骶髂部緩慢地向上延展,或從頸椎開始向下延及骶髂關節,最終出現頸、胸腰椎僵硬。
3.大關節發病部位以髖關節多見,出現疼痛及跛行,晚期出現關節強直。
4.病程后期出現重度脊柱畸形,從發病至強直畸形大約需6~10年之久。伴發髖關節強直者常需手術矯正。
5.肌腱/韌帶與骨的附著點炎癥引起的疼痛為本病特征之一,稱為腱端炎。
6.偶有關節外病變,如眼部疾病、前列腺炎、主動脈病變等。
二、體格檢查
1.腰部活動受限,Schöber試驗陽性。
2.胸廓擴張度受限,吸氣時肋骨不能抬起或伴發疼痛。
3.臀部壓痛或 “4”字試驗陽性。
4.肌腱與骨附著部壓痛。
5.髖關節受累時可出現髖關節等動作受限。
6.病變后期有脊柱后凸和脊柱關節強直。
三、實驗室檢查
1.血沉可增快或正常,類風濕因子一般為陰性。
2.90%~95%以上患者HLA-B27陽性但HLA-B27陰性不能排除AS。
3.X線表現:100%應有骶髂關節炎癥表現如關節間隙變窄、小囊性變或骨侵蝕、骨硬化與骨性強直、脊柱韌帶與纖維環鈣化;晚期整個脊柱呈竹節狀,并有脊柱后凸畸形;髖關節則有間隙變窄、骨侵蝕、囊性變與骨性強直等改變。
四、治療
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與改變病情藥(DMARDs)兩類藥物聯合治療。
?。ㄒ唬┓晴摅w類抗炎藥。
酌情采用以下一種藥物:
1.雙氯酚酸鈉(扶他林、戴芬、英太青等):每日100-150mg,分次2-3次口服。
2.布洛芬(芬必得):0.3~0.6g,每日2次,口服。
3.腸溶消炎痛片:25mg,每日3次,每次1片,口服。
4.尼美舒利(怡美力):0.1g,每日2次,口服。
5.萘普生:0.25g,每日3次,口服。
6.奈丁美酮(瑞力芬):每晚口服1000mg。
7.美洛昔康(莫比可、邁潔等):15mg,每日1次。
8.塞來昔布(西樂葆):200mg,每日2次。屬COX-2抑制劑。
用上述藥物4周無效,可適當增加劑量或更換品種。如有胃腸道反應,根據情況可改用栓劑,或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制酸劑,如口服硫糖鋁片,每日3~4次,每次500mg;或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二次。也可換用COX-2抑制劑。
?。ǘ└淖儾∏樗幬铩?/p>
1.柳氮磺吡啶(SSZ):0.5g,每日二次;每周增加0.25g/d至2g/d,口服。
2.甲氨蝶呤(MTX):7.5mg,每周1~2次,口服。注意可能的毒副反應。
3.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必要時可采用Infliximab(瑞克)是一種人鼠嵌合的TNFa的單克隆抗體,3~5mg/kg,靜脈滴注,每4周1次,需要與甲氨蝶呤合用。Etanercept(益賽普)是人源化可溶性TNF受體P75:Fc融合蛋白,皮下注射25mg,每周2次。
4.沙利度胺(反應停):初始劑量為每日50mg,每10天遞增50mg,至每日200mg,分次口服。
5.雷公藤多苷片:每片10mg,開始劑量每次10mg,每日3次,必要時增加至每日60mg,3個月為一療程。一般僅用于上述治療無效者,不超過2個療程。注意對生殖系統有不良影響。
?。ㄈ┢渌委?。
1.理療、熱敷等以改善癥狀。
2.用矯形支架或牽引裝置防止或矯正畸形。
3.堅持保健鍛煉,以減緩脊柱強直。
4.重度畸形需手術治療:人人工關節置換術、脊柱截骨矯形術等。
5.蝮蛇抗栓酶:0.5單位加入5%GNS 500ml VD,1次/日,每14日為一療程,使用前需作皮膚過敏試驗。
6.髖關節炎可考慮關節腔內注射153Sm-Citrate-HA或放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