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三位網友的例子有典型意義:第一位長期攜帶多年不去檢查;第二位是對乙肝的認知不足,經常喝酒;第三位能在老爸健康的關鍵時刻認準了治療方向。
這次的博文與網友們討論上一篇博文的問題。
代償性肝硬化有什么表現?濟南市傳染病醫院肝病科涂立銳
肝硬化只有在出現明顯的炎癥活動時才有癥狀,但也只是慢性肝炎的癥狀。患者經常以為只是慢性肝炎去看病,不做全面檢查經常會漏診。
?背景:慢性肝炎或在慢性肝炎隨訪中發現
?早期癥狀:疲勞、納呆、腹部不適
?常規檢查:肝脾腫大、ALT/AST升高
?超聲:脾大, 門/脾靜脈增寬, 肝表面不平
?肝活體組織檢查:再生肝細胞結節和廣泛纖維化
癥狀不一。稍有疲乏、食欲減退、正常的更多,腹部不適、或右上腹部隱痛,無腹水。可能肝腫大、壓痛和叩擊痛。脾臟腫大,常由超聲發現。
有輕重不等的血清轉氨酶升高和輕重不等的其他肝功能試驗異常。
活動性肝硬化肝組織都有輕重不等的炎癥壞死,炎癥活動性明顯的患者才有較重的臨床表現。
許多患者病情反復活動,陸續出現失代償癥狀,最多是腹水,但是到這一步就有點晚了。
肝硬化可以潛在發展嗎?
潛在發展的肝硬化可以是無癥狀的。就診時、甚至多次門診后醫生也未必能正確說明病情程度;有的患者病情似已緩解,多年穩定,卻在一次“感冒”中發現已是重度肝病。
許多重度慢性肝炎,病毒低水平遷延,轉氨酶低水平波動,病情在持續中緩慢進展。
不能完全以轉氨酶的幅度衡量病情,轉氨酶只反映一時的炎癥活動性;纖維化的程度才表示慢性肝炎的進展,更能表達病情的重度。但檢查血清纖維化標志,常常不能正確反映肝纖維化的實際存在。
如無明顯炎癥活動,代償性肝硬化患者可以沒有肝病相關癥狀,甚至可無肝炎的病史;或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但未發現有肝硬化,可能在常規體檢、肝功能試驗或因其他疾病開腹手術時發現。
可能有血清轉氨酶間歇性小幅度升高,服消炎降酶藥物容易恢復正常。E抗體陽性,血清病毒水平稍高,多數在10的5次方以下波動,常不被患者重視。病變常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偶爾就診,也常不能確知其實際的病變狀態。
為什么肝硬化會沒有癥狀?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內臟,慢性乙型肝炎可全無癥狀而發展為肝硬化,自我感覺并不經常與病變的重度一致。即使已發展為失代償的慢性肝病(這是嚴重影響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常無急性發作的過去史。
舉例說明:許多肝癌患者在沒有診斷前并不知道自己有肝病,你想:從攜帶到肝炎至少要一、二十年,從肝炎到肝硬化一般要五到十年,從肝硬化到肝癌又要許多年。那么,從攜帶到肝癌,一般都要幾十年。在持續幾十年中沒有多少癥狀,但慢性肝病卻在不斷進展。
這是為什么呢?
一、肝臟與皮膚相同,都由上皮細胞組成。皮膚受點外傷容易結疤修復,結了疤就沒有痛苦了;肝細胞炎癥壞死也容易纖維化(就是纖細的結疤),纖維化過程是沒有癥狀的。
二、任何疾病,病情越急癥狀就越重,感冒一般算是小病,急性發作也要躺幾天。從肝炎到肝硬化一般都要很多年,緩慢的變化就不容易發覺。
三、肝臟有很強的代償能力,即使有三、四成肝細胞被纖維化代替,還能應付日常生活的代謝需求,就有可能不出現癥狀。只是到了工作或生活超負荷、或疾病、手術有高消耗時,才會出現癥狀。
肝癌是十分嚴重的病變,也可以沒有癥狀嗎?
如果漏診了肝硬化,當然也會漏診肝癌。漏診肝癌的當然是代償性肝硬化,只要有硬化結節,輕的、小的結節同樣可以癌變。
乙肝病毒感染常常要經歷幾十年的過程,正因為病變發展非常緩慢,肝細胞的代償能力又很強,如果是在輕度代償性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小肝癌(直徑2公分之內),絕大多數是沒有癥狀的。
小肝癌都是已知肝硬化的患者,在定期檢查中發現的。如果因疲乏、消瘦、肝區疼痛等癥狀檢查而發現的,大多數已經是大肝癌了。
只有小肝癌手術切除,才有希望根治。
怎樣預防肝硬化和肝癌?
不知你想過沒有:為什么要抗病毒治療?其實,說到底,抗病毒治療就是為了預防肝硬化和肝癌。
轉氨酶升高用降酶藥不難降低,但如果不去清除病毒,轉氨酶降低只是暫時的,肝炎終將反復活動。肝炎患者不清除病毒病變長期遷延,就有發生肝硬化的高危性;肝硬化患者不清除病毒,就有發生肝癌的高危性。
然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很難徹底清除,除了慢性乙肝病毒攜帶之外,凡當前有肝炎活動的患者,在不定的時間后,都有發生肝硬化的可能性;凡當前有、或曾經有肝炎活動的肝硬化患者,在不定的時間后,都有發生肝癌的可能性。只是按照病毒復制水平的不同,發生的頻率不同而已。
如果是經過抗病毒治療、血清病毒在檢測限以下的肝炎患者,這種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不是完全沒有;如果是尚未抗病毒治療、或治療無效、病毒水平較高的肝硬化患者,發生肝功能失代償、或發生肝癌的可能性就較大。
由于各種情況不同,定期檢查方案當然有別。譬如一般肝炎患者每個月檢查B超,“大三陽”攜帶者一年查幾次“兩對半”,大概90%以上是浪費的。究竟應該多長時間、做什么檢查,請看過去貼出的博文《你需要檢查什么?》。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