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子,別名地葵(《本經》),地麥(《別錄》),益明(《藥性論》),落帚子(《日華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千頭子(《萬病回春》),帚菜子(《新疆藥材》),鐵掃把子(《四川中藥志》)。為藜科植物地膚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曬干,打下果實,除凈枝、葉等雜質。
一年生草本,高約50~15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綠色,秋季常變為紅色,幼枝有白柔毛。葉互生,無柄;狹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7厘米,寬1~7 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有短柔毛;幼葉邊緣有白色長柔毛,其后逐漸脫落。花1朵或數朵生于葉腋,成穗狀花 序;花小,黃綠色;花被筒狀,先端5齒裂,裂片三角形,向內彎曲,包裹子房,中肋突起似龍骨狀,裂片背部有一綠色突起物;雄蕊5,伸出于花被之外;子房上 位,扁圓形,花柱極短,柱頭2。胞果扁圓形,基部有宿存花被,展開成5權橫生的翅。種子1枚,扁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長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栽培于庭園。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甘肅等地。各地多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