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統計表的資料用幾何圖形或圖案等形式表示即成為統計圖。
一、統計圖的種類與構造
統計圖種類很多,常用的有:條圖、圓圖、百分條圖、線圖(包括半對數線圖)、直方圖和統計地圖等。
統計圖由以下各部份構成:
(一)標題 每個圖都應有標題。標題要簡明確切,通常包括內容、時間和地點。其位置在圖域之外,一般放在圖域的下面。
(二)圖域 圖域的長寬之比一般 7:5為美觀,圓圖除外。
(三)標目 縱橫兩軸應有標目,即縱標目和橫標目,并注明度量衡單位。
(四)尺度 縱橫兩軸都有尺度,橫軸尺度自左至右,縱軸尺度自下而上,數值一律由小而大。尺度間隔要寬松。用算術尺度時,等長的距離應代表相等的數量。
(五)圖例 用不同線條或顏色代表不同事物時,需用圖例說明。
二、資料性質與圖形選擇
統計資料的性質決定于統計表的主辭。主辭可分為品質的和數量的兩類。主辭是品質的,如單位名稱、性別、病型等為品質資料;主辭為數量的,如年齡、時間、脈搏等稱為數量資料。數量資料又可分為連續性資料和間斷性資料。連續性資料是指任何兩個小的數值之間可以有無限個數值存在,如時間可依次分為年、月、日、時、分、秒、十分之一秒……等,所以時間是連續性資料。至于家庭人口數,在原始記錄上不可能找到有4.3或5.8人口的家庭,所以人口數是間斷性資料。
各類資料宜用何種圖形表達示意如下:
三、常用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條圖 又名長條圖 ,以條的長度表示事物的數量。可用以表示絕對數、也可用以表示相對數或平均數,常用的有單式條圖、復式條圖和分段條圖。
1.單式條圖:如圖2.1,為某醫院十年來六種疾病住院患者死亡人數。其資料見表2.6。
2.復式條圖:用以比較兩種或兩種以上有關事物的數量。如圖2.2表示某師各團菌痢和腸炎的發病人數,其資料見表2.7。
3.分段條圖:用以比較事物的全部與其中一部分的數量。如圖2.3表示某師各團傳染病總人數及菌痢人數,其資料見表2.8。
繪制條圖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圖中各條要有同一基線,其尺度必須從“0”開始,否則會改變條間的比例關系。
(2)條的排列順序由高到低,如事物有自然順序者,也可按自然順序排列。
(3)各條的寬度要一致,條間的空隙要相等,條間空隙一般不要大于條寬。
(4)盡量避免用折斷或回轉的條。
表2.6 某醫院十年來六種疾病住院患者死亡人數
病名 | 瘤(癌) | 腦外傷 | 心臟病 | 白血病 | 腦溢血 | 肺炎 |
死亡人數 | 187 | 44 | 42 | 38 | 32 | 29 |
圖2.1 某醫院十年來六種疾病住院患者死亡人數
表2.7 某師各團菌痢、腸炎發病人數 19××年
病種 | 一團 | 二團 | 三團 | 炮團 |
菌痢 | 41 | 43 | 61 | 34 |
腸炎 | 26 | 23 | 38 | 35 |
圖2.2 某師各團菌痢、腸炎發病人數(19××年)
表2.8 某師各團傳染病部人數及菌痢發病人數19××年
一團 | 二團 | 三團 | 炮團 | |
傳染病發病總人數 | 81 | 148 | 179 | 128 |
其中菌痢發病人數 | 41 | 43 | 61 | 34 |
圖2.3 某師各團傳染病總人數及菌痢發病人數(長條全段表示傳染病發病人數,下段表示菌痢發病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