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床資料
患者,男,62歲,因雙側面額、手指麻木伴視物模糊3天于2001年12月5日入院。患者12月2日早晨6時睡醒后出現頭面部、雙側手指麻木不適,伴有視物模糊,四肢乏力,行走不穩感,3天來自覺癥狀逐漸加重。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體格檢查:BP150/110mmHg,對答切題,雙側瞳孔等大等圓,d=2.5mm,對光反射靈敏、復視、雙眼球活動不靈活,內收外展不能,舌肌震顫,四肢肌力、肢張力正常,雙膝腱反射未引出,閉目站立征(-),跟膝脛試驗(-),雙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實驗室檢查:(1)三大常規未見異常。血脂:總膽固醇6.44mmoL,/L甘油三酯3.36mmoL/L。腦脊液壓力190mmH 2 O,細胞數0.008×10 9 /L,潘氏試驗:陰性,總蛋白0.4g/L。(2)頭顱CT:中腦、橋腦點片狀軟化灶;頭顱MRI:雙側大腦半球腔隙性腦梗塞,腦動脈硬化;鼻咽CT:未見異常。(3)神經電生理:腦干聽覺誘發電位:雙側正常,體感誘發電位:雙側正常,視覺誘發電位:雙側正常。
治療:初期,診斷為腦血管病,給予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強細胞代謝,脫水,激素,高壓氧理療及對癥治療,20天后,患者眩暈未緩解,視物模糊,雙眼球旋下、旋上內收外展明顯受限。全科會診,再追問病史,患者起病前曾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診斷為多發性腦神經炎(雙側外展、動眼、滑車、視神經炎)給予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及對癥治療。18天后,眩暈緩解,眼球活動度、視力明顯恢復。
2 討論
多發性腦神經炎是指單側或雙側,同時或先后出現兩條以上的腦神經損害,病因多種多樣,常見的有:①炎癥性疾病;②感染后免疫功能障礙;③脫髓鞘性疾病;④癌癥的顱底轉移 [1] 。臨床表現視受損腦神經的多種組合而有不同的征象,本例患者癥狀主要出現在眼部,表現為視物不清,運動受限是Ⅱ、Ⅲ、Ⅳ、Ⅵ腦神經受損的表現:但由于病史(年齡、血壓、血脂)及頭顱MRI結果造成假象,引起了早期診斷的延誤,因此,對于60歲以上老年人,出現多腦神經損傷癥狀,除了考慮腦血管病變的可能外,還應擴大思路,考慮其他病變的可能。鑒別診斷:多發性硬化,誘發電位檢查結果不支持;眶上裂綜合征,沒有三叉神經損害癥狀,頭顱MRI結果不支持,海綿竇綜合征,損害部位不支持。
參考文獻
1 黃如訓.臨床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