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頭痛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癥狀,它可作為一種癥狀發生于多種疾病中,但亦可作為一種疾病,而反復發作。通過在臨床的診治觀察,血管神經性頭痛這類病人較多,發病過程長,數年或數十年,病人也較為痛苦,且以往有關治療效果不理想;筆者根據有關資料結合臨床經驗,自擬中藥益氣活血止痛湯,配合靜滴藻酸雙酯鈉,口服維生素B 1 治療數十例病人,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住院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齡25~70歲;發病無季節性。本組病例按中醫辨證分為風濕型(12例),肝陽上亢型(13例),氣血虧虛型(11例),腎陽虛型(6例),腎陰虛型(8例)。
1.2 臨床表現 風濕型:頭痛沉重,肢倦體重,胸悶納呆,苔白膩,脈濡。肝陽上亢型:頭痛眩暈、耳鳴目澀,口苦咽干,肢顫、脅痛、舌紅苔薄黃、脈弦。氣血虧虛型:頭痛病程較長,或過勞則甚,兼有畏寒,氣短,乏力;或心悸失眠,面白唇淡,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腎陽虛:頭痛頭暈,精神萎靡,腰膝酸軟,四肢不溫,形寒怕冷,色質淡,脈沉細無力。腎陰虛:頭痛,眩暈,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遺精帶下,耳鳴少寐,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1.3 治療方法 根據筆者多年臨床經驗,結合有關文獻及久病多虛、多瘀的原則,擬“益氣活血止痛湯”。組成為黃芪15g,當歸10g,地龍12g,川芎10g,細辛3g,丹參15g,黨參15g,白術15g,甘草3g;每日1劑,分2次溫服;同時配合藻酸雙酯鈉0.2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靜滴,每日1次,口服VitB 1 20~30mg/次,每日3次。風濕型加羌活10g;氣血虧虛型加首烏15g,雞血藤15g;肝陽上亢型加鉤藤15g,龍牡各25g(先煎);腎陽虛型加菟絲子12g,淫羊藿12g;腎陰虛型加枸杞15g,山萸15g。一療程為7天。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頭痛緩解,后雖有感冒、情志不暢等外因影響而未再發;好轉:頭痛緩解,后雖因感冒、情志不暢等外因致頭痛,但癥狀較輕;無效:經治療頭痛無明顯恢復。
2 結果
經治療后,50例病人,痊愈42例,治愈率為84%,好轉8例,總有效率100%。經分析,本方法對血管神經性這類頑固性頭痛有效好的療效,一般獲效時間7天,經隨訪,遠期效果較佳,42例痊愈病人半年內未再發。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歲,中學教師,1998年6月20日10時以反復頭痛20余年,加重20天為主訴擬以頭痛入院。癥見頭痛目眩,心煩易怒,夜寐欠佳,時感兩脅脹痛,口干口苦,舌質偏紅,苔薄黃,脈弦細;查顱多普勒超聲示雙側大腦前動脈血流速不對稱(右>左在20cm/s以上);體檢未引出陽性體征,經診斷為肝陽上亢型,因患者發病日久,依據久病必致氣虛氣滯,血行不暢,給予益氣活血止痛湯加鉤藤15g,龍牡各25g先煎;同時配合靜滴藻酸雙酯鈉0.2g,每日1次,口服維生素B 1 每次20mg,每日3次,5日后頭痛緩解;9日后出院,隨訪2年來未復發。
4 討論
中醫認為血管神經性頭痛,病程長,多為內傷頭痛;患病日久,致氣虛血行緩慢,血脈瘀阻不暢而疼痛;所以臨床病證,多為虛實夾雜,并見多種證型;但氣虛血瘀為其根本。因此,運用益氣活血為主治,同時根據具體病證不同而加味用藥,并配合靜滴藻酸雙酯鈉和口服營養神經的維生素B 1 進行治療具有防血粘滯,抗血栓,微動靜脈解痙,降血脂及對外周血管有明顯的擴張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微循環,抑制動脈內血栓的形成;故能使氣促而瘀消,血脈通暢,神經血管的異常得到緩解,從而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