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國家衛計委、教育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建立學校艾滋病疫情通報制度。雖然通知強調,疫情通報過程中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保護感染學生的個人隱私,但隱私是否可以得到保護依然在很多人,特別是感染者心中打了問號。在9月份衛計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計委科教司司長對此做出回應,表示這項政策的基本原則依然是保護感染者的隱私。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江蘇某高校大二學生在手術前的血液檢測中,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為感染的消息被上報給了學校后,雖然在一番爭取后該學生可以繼續學業,但取消了保研資格。這樣的案例引發社會在一次關注艾滋病的話題。
秦懷金表示,這只是個別情況,是個案,我們的基本原則是沒有變的,國家的政策還是要保護患者的隱私。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新報告的所有艾滋感染者和病人數量為10.4萬,而2008年的數字是5.6萬。秦懷金介紹,我國在艾滋病防治上也取得突破。
第一,我國自主研發的艾滋核酸檢測試劑使檢測窗口期由22天縮短至11天,已在全國血站投入使用,有效提高血液安全保障能力,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發現和控制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我國自主研發的艾滋病疫苗已經在二期臨床階段。在治療藥物方面,目前應用的還是以西方研究的藥物為主,但相關藥物研發在研究隊列中。同時,在整個艾滋病研究里面,中醫中藥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則介紹,我國通過開展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綜合干預技術,使艾滋病感染者的健康配偶年新發感染率比2010年下降81%,而對男男性行為人群的感染者實施早治療降低HIV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