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眼日、國際糖尿病日、愛耳日、世界免疫周、世界母乳喂養周……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各類健康日也應運而生。首個“全民營養周”5月16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并確定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全民營養周”。這意味著,我國的健康日列表中又添了一個健康日。
(與會嘉賓共同啟動首個“全民營養周”)
國務院國辦發2014-3號《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第四部分指出,提高全民營養意識,健康生活方式,梳理科學飲食理念,研究設立公眾營養日。“全民營養周”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問世,它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營養健康事業的發展,讓營養健康意識變成公眾的自覺健康行動,提升營養在預防慢病中的作用。
今年的全民營養周活動以“天天好營養 一生享健康”為主題,將在5月17日――23日展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東陽表表示,“全民營養周”的最終目的是“健康,并不是向公眾傳達什么東西有營養就多吃。他介紹,這句簡單的口號包含三層含義:一是讓民眾知道如何控制能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二是維生素、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搭配要合理;三是保證營養的同時,還要從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心理調節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保持真正的健康。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所長陳燕強調,當前“營養不良”的概念實質上可以稱為“營養失衡”,不僅僅指營養不足,還包括營養過剩,“全民營養周”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告訴公眾營養的攝入要保證方方面面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好營養。
作為首個“全民營養周”的主會場,5月1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了啟動儀式,來自全國各大營養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科技工作者等近2000人到場。而5月17日北京奧森公園5千米跑以及第12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以及公共場所(超市、廣場、公園等)營養推廣活動則成為“全民營養周”重要的落地活動。
“全民營養周”活動以科學界為主導,全社會、多渠道、集中力量、傳播核心營養知識和實踐,使更科學、權威的營養科普知識走進百姓身邊,在百姓身邊答疑解惑,讓營養健康意識變成百姓的自覺健康行動。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教授介紹,與主會場同期,全國30個省也圍繞2015年主題,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及新媒體技術,圍繞好食物,好營養,預防慢性病等多個方面開展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