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5年,全球取得了多項重大公共衛生成就,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公共衛生的挑戰和威脅。2015年,世衛組織針對重大衛生問題發布了一系列報告,并提供新的建議以幫助各國改善人們的健康。
1-4月
采取行動避免每年1600萬人過早死亡
全球每年有3800萬人死于心臟病、肺病、腦卒中、癌癥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其中有1600萬人過早(即70歲前)死亡,而這些過早死亡可以通過政府采取有關政策,減少煙草使用、有害使用酒精、不健康飲食和缺乏身體活動等加以避免。
更好地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
繼執行委員會于2015年1月25日在特別會議上通過一項決議之后,世衛組織開展了加強本組織處理大規模疫情和衛生突發事件工作的各項改革方案。這包括設立統一的世衛組織突發事件規劃、組建全球衛生應急隊伍以及創建突發事件應急基金等。
對被忽視的熱帶病增加投資
世衛組織敦促受影響國家擴大在應對17種被忽視的熱帶病方面的投資,以改善15億多人的健康和福祉。目前該投資僅占這些受影響國家國內衛生支出的0.1%。被忽視的熱帶病引起失明、畸形、永久性殘疾和死亡,特別是對窮人而言。
調低音量,保護聽力
全球約有11億青少年和青年人因不安全使用智能手機等個人音頻設備,以及在夜總會、酒吧和體育賽場等噪音很大的娛樂場所接觸具有破壞性的聲級,面臨聽力損失風險。世衛組織正開展“保護聽力”計劃,提請年輕人在日常娛樂活動中面臨聽力損失風險。
減少糖攝入量
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游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會有更多健康益處。研究表明,攝入含糖飲料多的兒童更容易出現超重或者肥胖,當游離糖的攝入高于總能量攝入的10%時發生齲齒的比率更高。
癡呆癥研究獲1億多美元投資
全世界現有4700多萬癡呆癥患者。受人口老齡化影響,預計這一數字到2050年會翻三倍。在世衛組織主辦的抗癡呆癥全球行動部長級會議上,英國政府宣布,一個具有開創性的新型全球癡呆癥發現基金將會獲得1億多美元投資。
從農場到餐桌,保證食品安全
不安全的食品含有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物質,可導致從腹瀉到癌癥等200多種疾病。今年的世界衛生日(4月7日),世衛組織呼吁食品生產商、決策者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加強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印度著眼于消除瘧疾
在印度,擴大以社區為基礎的瘧疾診斷檢測和治療覆蓋范圍,是降低瘧疾發病率的關鍵推動力。自2000年開始,印度已將全國的瘧疾病例降低到原來的一半以下。印度已作出承諾,向著消除瘧疾努力。
5-8月
幫助尼泊爾防止地震后的疫情
在尼泊爾遭受毀滅性的地震打擊后,有280萬人成為流離失所者。世衛組織和其他衛生合作伙伴動員了藥品和醫療器械等資源,預防在該國的災民中出現腹瀉病傳播,同時確保他們能夠獲得衛生服務。
提高救命藥品的可獲得性
世衛組織發布了最新一版基本藥物標準清單,其中包括針對丙肝、多個癌癥及耐多藥結核病等具有突破性的新療法。這一舉動為改進那些具有明顯臨床效果且對全球公共衛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創新藥物的可及性開辟了道路。
新型人類傳染病命名最佳實踐
世衛組織呼吁科學家、國家當局和媒體采用新型人類傳染病命名最佳實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給國家、經濟和人民帶來的不良影響。無論何人在初次報告新確定的人類疾病時,要使用科學上合理且社會上可接受的適當名稱。
采取行動抵制非法煙草貿易
非法煙草市場在全球卷煙消費中的占比可能高達10%。消除煙草非法貿易將使各國政府的年度稅收增加310億美元,改善公共衛生,幫助減少犯罪并切斷煙草業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世衛組織敦促會員國簽署《消除煙草制品非法貿易議定書》。
無償獻血,定期獻血
定期自愿無償獻血者是最安全的血液來源。世衛組織在6月14日世界獻血者日這天,呼吁增加來自自愿無償獻血者的定期獻血,以便能每年在全球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世衛組織的目標是各國到2020年實現所有供血均來自自愿無償獻血者。
4億人不能獲得基本衛生服務
新報告指出,全球4億人不能獲得基本衛生服務,中低收入國家中6%的人口因衛生支出而陷入貧困。世衛組織建議推行全民健康覆蓋的國家應力爭使基本衛生服務的人口覆蓋率達到至少80%,并且世界各地人人都應得到保護,免于災難性和可能致貧的衛生支付。
大韓民國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疫情
針對大韓民國出現的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疫情,世衛組織派遣專家與大韓民國政府開展了聯合考察??疾靾F審查了當地的疫情情況,評估了公共衛生應對工作,并對以后采取的應對措施提出了建議。
消除艾滋病毒和梅毒母嬰傳播
古巴成為世界上首個接受世衛組織消除艾滋病毒和梅毒母嬰傳播狀況驗證的國家。全球每年有140萬攜帶艾滋病毒的婦女懷孕。如不加治療,她們在懷孕、分娩、產出或者哺乳期間將病毒傳給孩子的可能性為15-45%。
消除兒童中的乙肝感染
在過去25年間,中國的乙肝疫苗接種工作取得了矚目的成果。通過開展大規模接種活動,中國已經幾乎消除了兒童中的乙肝感染,使得當代兒童成為趨近乙肝零感染的第一代,大幅降低了他們未來發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
世界即將推出有效的埃博拉疫苗
對在幾內亞開展的三期疫苗有效性試驗進行的中期分析結果顯示,疫苗對埃博拉病毒非常有效。獨立的國際專家機構建議應繼續開展這項試驗。這項開拓性工作顯示,鑒于挽救生命的迫切性,可以加速新型藥物研發。
上班也要堅持母乳喂養
今年的母乳喂養周期間,世衛組織呼吁共同采取行動支持職場媽媽母乳喂養。盡管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全世界仍有大量婦女在回到工作崗位后繼續母乳喂養時面臨許多障礙。工作場所的支持是影響婦女是否放棄或繼續母乳喂養的重要因素。
向衛生英雄致謝
世衛組織在8月19日世界人道主義日這天,提請人們注意對衛生工作人員和醫療設施的不斷攻擊問題。世衛組織發起了題為“ 向衛生英雄致謝”的在線活動,旨在贊揚在困難和危險的條件下依然堅持工作的衛生專業人員。
9月-12月
全球公共衛生的新時代
世界各國領導人在紐約聯合國首腦會議上通過了可持續發展目標??沙掷m發展目標3為“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所有人的福祉”,所包含的13個具體目標覆蓋了世衛組織廣泛的工作領域。其它的16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幾乎全部直接或間接地與衛生相關。
治療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
世衛組織建議,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都需在確診后盡快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該做法能提高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存活率,并讓他們生活得更健康,還能減少將病毒傳染給其伴侶的風險。世衛組織還建議向處于“重大”風險下的艾滋病毒感染人群提供預防性治療。
60歲以上人口將于2050年翻番
世衛組織于10月1日國際老年人日發布最新報告稱,隨著醫學進步讓人有了更長的壽命,60歲以上人口預計將于2050年達到現在的兩倍,并會引起重大社會變化。報告提出了三個關鍵行動領域,要求根本改變社會關于老齡化和老年人的看法。
道路交通死亡人數仍然過高
根據世衛組織發表的《2015年全球道路安全現狀報告》,盡管各國道路安全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大約125萬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報告強調,世界各地的道路使用者沒有受到平等的保護,高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之間依然存在巨大差距。
為青少年使用衛生服務提供方便
許多遭遇精神疾患、物質濫用、營養不良、故意傷害和慢性疾病問題的青少年無法獲得關鍵的預防和關愛服務。青少年具有獨特性,他們需要獲得適合其特點的良好衛生服務。而與此同時,許多具有終生健康影響的行為始于青少年時期。
慎重對待抗生素
世衛組織的調查顯示,64%的人認為抗生素可用于治療感冒和流感,而事實上抗生素對病毒毫無作用。過度使用和濫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菌的發展,而人們對這一重大公眾健康威脅存在困惑。世衛組織在首個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發起了“慎重對待抗生素”的全球運動。
終結可預防的孕產婦死亡
自1990年以來孕產婦死亡率已下降44%。盡管全球情況出現改善,但是每年仍有30多萬名婦女死于與妊娠相關的原因。確保在妊娠和生產期間獲得高質量衛生服務會有助于挽救生命。世衛組織及其合作伙伴致力于在2030年之前終結孕產婦死亡。
麻疹免疫接種挽救了1710萬人的生命
根據世衛組織發布的新數據,自2000年以來麻疹免疫接種已挽救了1710萬人的生命,與麻疹相關的死亡數下降了79%。但是由于沒有接種疫苗,去年仍有超過10萬名兒童死于麻疹。麻疹傳染性很強,需要持續作出強有力的努力才能保持現有控制程度。
保護健康不受氣候變化影響
據世衛組織估算,每年有70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相關疾病。預計2030-2050年期間,氣候變化將使每年因瘧疾、腹瀉病、熱應力和營養不足而死亡的人數增加25萬。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世衛組織呼吁采取緊急行動保護健康免受氣候變化之害。
五歲以下兒童處于食源性疾病特高風險
根據世衛組織“全球食源性疾病負擔的估算報告”,全球每年有6億人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而生病,造成42萬人死亡,其中包括12.5萬名五歲以下兒童。食源性疾病的風險在中低收入國家最嚴重,與不安全的水制備食物,衛生條件差和食品生產及儲存條件不夠等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