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全鏈條醫患互動服務的互聯網公司華康移動醫療(下稱“華康”)本月宣布,該公司完成人民幣2億元的B輪融資。這是2015年以來國內移動醫療健康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此輪融資由云鋒基金、同創偉業、新天域資本、湖南海捷醫療投資共同完成。
在宣布獲得2億元B輪融資之前,華康在媒體的曝光度并不高。此番拿下“移動醫療健康行業年內最大單筆融資”,堪稱一舉“驚艷”資本市場。
華康CEO劉波透露,獲得B輪投資后,將加速推進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全鏈條的“智慧醫院”業務布局,致力于以技術優化就醫流程,“做給醫院加分的事”,并發力診后熟悉醫患交流服務。
圖為華康移動醫療CEO劉波
引入多元合作伙伴
總部設在深圳的華康創立于2012年。2013年下半年,其完成了總額為2000萬元的A輪融資,由幾位天使投資人和力合清源創投聯合投資。出身于醫藥行業的創始人劉波,在公司創辦之初,曾得到幾位知名醫藥行業和投資界朋友的天使投資支持。
本次參與華康B輪投資的,共有四家機構。目前,相關各方均未透露具體占股比例。但四家機構各有特色,其中既有互聯網產業投資大佬,亦有擅長傳統醫藥產業投資的知名機構,堪稱優勢互補的豪華陣容。
其中,云鋒基金一直在互聯網領域享有盛譽,此前在互聯網領域已投資阿里巴巴、小米科技、搜狗、陌陌和阿里健康等成功案例。
同創偉業則是近年來在諸多PE項目上所向披靡的知名投資機構,在入股華康之前,其在醫藥、器械、醫療服務、基因檢測等領域均有成功投資案例,包括景峰制藥、華大基因等。此次投資華康這家醫療互聯網公司后,同創偉業也宣布完成整個大健康產業投資的全行業覆蓋和全鏈條布局。
“致力于為基本面良好、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企業提供轉型及進一步發展助力”的新天域資本,此前以大體量金額投資傳統項目為主,較少涉足互聯網領域。
海捷投資則是一家涵蓋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并購重組等多領域投資經驗的全國性投資機構,管理人民幣基金五支。本次參與華康B輪投資的,是該集團旗下的海捷醫療投資公司。
此前,坊間對華康的融資情況有諸多猜測,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2014年7月,華康全景網獲得云鋒基金數千萬元B輪融資,同年12月,獲得阿里巴巴數千萬美元C輪投資。”從此次華康官方發布的消息來看,此前的猜測可謂虛實參半。據了解,雖然未有阿里巴巴直接投資,但華康與阿里健康、支付寶的戰略合作早已展開。
婉拒多家美元基金入股
令市場人士感到好奇的是,上述幾家投資風格迥異的機構為何會共同選擇投資華康?
對此,幾家投資機構一致認為,近兩年,針對移動醫療行業的投資很火熱,但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項目很少,大家都在尋找行業內能最終勝出的公司,華康的模式和團隊則給了投資者充足的信心。因為,它的產品實現了一手抓患者,一手抓醫生,但又不繞開醫院,而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優化原本繁冗、拖沓的就醫流程,使各方都受益。
幾家投資機構均表示,“這種具備較高競爭壁壘和護城河的產品設計,需要深厚的行業資源沉淀,以及團隊超強的行業理解和執行力,我們深信華康會成為未來中國移動醫療最成功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華康獲得的兩輪投資均以人民幣計價。但投資界此前針對移動醫療行業的投資大多是以美元基金參與的。
為何華康獲得的投資有別于行業“規則”?這同樣是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
劉波表示:“對未實現盈利的項目,投資者通常會選擇以美元基金參與,這可能和退出機制、美國對互聯網企業上市要求相對較為寬松有關。在融資的問題上,華康拒絕了所有有意向的美元基金。盡管這樣會使選擇余地變小,但創始團隊堅信華康能發展成為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最偉大的公司,希望有一天能在本土上市,和中國的投資者分享公司的成果。而我們拿到了人民幣2億元的B輪投資,這就說明了市場對華康的發展很有信心。”
年內擬接入200家智慧醫院
據了解,華康目前已獲得深圳、珠海、海南、黑龍江等多個省市衛計委的授權,通過一款叫“就醫寶”的APP運營上述地區數百家公立醫院的預約掛號、診間支付等服務,累積了近300萬注冊用戶。
該公司開發的另一款醫務人員專用APP叫“醫客”,已有三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入駐,他們可以通過這款應用隨時跟蹤、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給予專業指導;同時還能閱讀臨床資訊,與同行進行在線交流和學習,滿足科研需求。
依托這兩款分別連接醫患兩端的移動醫療應用,以及引入中華醫學會、阿里健康、支付寶等深度戰略合作伙伴,華康的業務布局已覆蓋了醫院診前、診中、診后的全部環節。
劉波透露,獲得B輪投資后,華康將持續投入資金與資源提升面向醫生和大眾的醫患互動服務。
“華康致力打造的理想醫療場景,是除了面對面診療之外,其他的預約掛號、診間支付、提取檢驗報告、診后的醫患隨訪交流等環節都可以通過就醫寶和醫客兩個客戶端來完成,這些服務都是圍繞著優化就醫流程、搭建持久醫患溝通平臺來開發的。我們把這種深度接入覆蓋醫院診前、診中、診后全鏈條的業務模式命名為‘智慧醫院’,今年的目標是接入超過200家三級以上的智慧醫院。”劉波說,“作為行業的創新者,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掛號不排隊,而是創造全新的醫療服務溝通方式。”
對于這一愿景,劉波表示,“這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打造一款能為用戶創造深度價值的產品,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布局期和較高的成本投入。我經常和團隊成員強調,不要被當下的‘熱點’困擾和誘惑,要耐得住寂寞,要獨立思考,我們只聚焦在最后勝出時需要具備的資源、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團隊必須要具備構建持續偉大的格局觀和堅定的毅力。”
對于未來的盈利模式,劉波始終認為,只要產品做好了,盈利模式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他說:“醫療是公共服務行業,華康是一個開放的服務平臺,我們和醫院、藥廠、保險公司等整個醫療業務鏈上的合作伙伴都保持開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