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醫生在美國圣地亞哥海洋公園通過心肺復蘇成功幫助一名心臟驟停的美國人脫險的事情走紅網絡,網友紛紛轉載點贊。與此同時,這件事也引發國人對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關注。但如果問,您會正確的進行心肺復蘇嗎?恐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由《健康時報》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心肺復蘇急救公益路演項目4月19日上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點燃了主火炬,拉開了2015年全國急救技能學習的大幕。該項目是家庭急救員培訓計劃重要實施部分,將通過多種形式的心肺復蘇技能普及活動,提高民眾包括CPR在內的家庭急救的意識和能力。
(2015全國心肺復蘇急救公益路演火炬傳遞到各大示范城市)
一旦某人因心臟疾病等原因發生心搏驟停,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蘇,4――6分鐘后便會對患者的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而及時的心肺復蘇則能在專業醫護人員到達之前為患者爭取寶貴的生存機會,避免悲劇的發生。
急救培訓在歐美等國家被政府列入常規教學課程,公民學習掌握現場急救技能的比例達到50%以上,而在我國這個比例不到1%,這導致民眾遇到緊急情況出現不敢救、不知道如何救、采用不正確方式救的現象。
為讓更多民眾真正學習到急救知識、掌握急救技能,了解急救、自救、互救的方法,家庭急救員培訓計劃于2014年6月20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啟動。截止到目前,接受急救培訓的家庭急救員已達52萬人次,考核合格人員數達47萬人次,直接受益家庭達到100多萬戶。
2015家庭急救員培訓計劃將開展“五個一工程暨生命包工程”和“三大行動”繼續推進家庭急救技能的普及推廣。作為其中的重要實施部分,2015全國心肺復蘇公益路演活動以火炬傳遞的方式,把家庭急救目標落到實處。
據了解,2015年的心肺復蘇公益路演活動將在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七大區域設立示范城市,建立急救教育工作站,成立急救志愿者組織,重點針對居家慢病老人、警察、老師、兒童、公共場所管理者五大人群,圍繞心肺復蘇的急救技能在內的八大急救應急知識與技能進行宣教。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表示,火炬傳播的形式是科普工作形式的一種創新,希望急救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態勢,最終實現人人都會急救知識,每個家庭都有一名合格急救人員的目標。
本次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楊正泉點燃急救火炬,并傳遞到沈陽、石家莊、合肥等公益路演城市代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