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癥狀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和隱痛,噯氣,泛酸,惡心,嘔吐等。可以通過內窺鏡檢查和唿氣試驗等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
正所謂病從口入,你每天不經意吃進來的東西很可能會和幽門螺旋桿菌“攜手”傷害你的胃,時間長了就可能“邀來”胃癌,不信就聽我說一說:
1、油炸食品雖然香,容易帶你入歧途
煎炸的食物和熏烤的食物一樣不健康,這類食物因經過高溫的油炸,會產生多種致癌物質,例如三四苯丙芘、丙烯酰胺等,可以影響到整個消化道,包括口腔黏膜、咽喉、食管、胃、腸等。
2、嗜酒的人要小心,酒是1類致癌物
酒精被醫學界列入1類致癌物,長期大量飲用啤酒、白酒等烈性酒,刺激胃粘膜,容易加大胃癌發病風險。此外早在196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酒精飲料的過度消費與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關。建議你放下酒杯,放自己一條生路。
3、水果削掉壞地兒繼續吃?不安全
蘋果啊、梨啊之類的水果,經常會發現有一小塊兒壞掉的地方。大多數人會削掉那塊壞地兒,繼續吃。其實水果一旦開始霉變,隨著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和毒素,會蔓延到這個水果。所以即使肉眼看著是好的,也不見得安全。你們懂的,這些細菌和毒素進到胃里不會干什么好事。
4、北方人口重,過量食鹽害處多
大家都知道北方人口味重,喜歡大咸大油大酸。其實過量吃鹽,不僅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和腦血栓,且易患胃癌。因為高鹽會損傷胃粘膜,促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 幽門螺旋桿菌再來個“推波助瀾”就患上了胃癌。
5、堅果和大米,聞到霉味兒就別吃了
霉變的食物中可能存在產毒真菌,這些真菌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可以在胃里又可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而致癌。另外霉變的堅果和大米中還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它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進入人體以后能對人的肝臟組織進行破壞。
6、別囤太多植物油,放久了也會壞
很多人喜歡囤貨,但有些東西其實不適合囤積太多,其中就包括植物油。放久了的植物油可能會產生少量的黃曲霉毒素,前面我已經提過了黃曲霉毒素的危害,就不再重復,望君珍重。
遠離胃癌的5準則
(1)食物不宜過久囤積,多吃天然新鮮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加工休閑零食。
(2)均衡飲食不偏食,大家記住“兩高一低”原則——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維生素主要來自新鮮的果蔬,纖維素存在于果蔬和粗糧中,控制脂肪需少吃豬、牛、羊等紅肉,用雞、魚等白肉替代。
(3)烹飪方法可多選擇蒸、煮,減少食用油炸、爆炒的食物。
(4)飲食清淡,低鹽少調料,忌過冷、過熱、過硬、辛辣刺激、油炸熏制腌制食物。
(5)細嚼慢咽,食物經過充分咀嚼后再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