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囊息肉類型
-
參與醫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張勇 主任醫師

膽囊息肉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類肝膽疾病,一般分為四種類型,兩個大類,具體如下:一、真性息肉:真性息肉就是肉,最常見的是兩種,一個是膽囊腺肌癥,另外一種稱之為腺瘤樣息肉。1、膽囊腺肌癥:膽囊黏膜上有一些腺體可以分泌黏液,如果腺體增生,膽囊壁增厚,則為膽囊腺肌癥;2、腺瘤樣息肉:實際上最容易癌變,也是因為膽囊的黏膜成分發生明顯增生,時間長了以后就可能出現癌變。二、假性息肉:也稱為良性息肉,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肉,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等。1、膽固醇性息肉:最常見做完手術以后會發現實際上是一些非常小的膽固醇性結石或結晶,可以附在膽囊壁上面。因為在早期做B超的時候,B超醫生沒有辦法準確判斷到底是結石還是息肉。B超醫生判斷的原理是超聲波穿透不同的物體以后,由于物體的密度不同,反射的波也不一樣。一般認為肉比較疏松,超聲會大部分通過病變組織,而結石質地比較密,聲波通不過,回聲就會比較強。但是在結石形成的早期,如膽固醇形成早期也比較疏松,并沒有像石頭那么硬,回聲略強于息肉,但是又達不到真正膽囊結石的強回聲,只好歸為膽固醇性息肉;2、炎性息肉:比較少見,是因為膽囊炎反復發作,導致局部增生,稱之為炎癥相關性息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