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吸煙對心血管有什么傷害
- 吸煙對心血管有什么傷害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楊麗霞 副主任醫師

吸煙和被動吸煙是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這些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隨著吸煙數量、吸煙年限的增加而明顯提高。即使每天少量吸煙或僅接觸二手煙,也會使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提高。大量研究顯示,吸煙可以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改變,使血管管腔狹窄,同時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增加血栓風險。此外,吸煙還會影響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病等,與其產生協同作用。
煙草的煙霧中有上千種化學物質,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有11種,其中有三種重要物質對心血管疾病存在著潛在的促發作用,分別是尼古丁、一氧化碳以及氧化物質。
煙草煙霧中有害成分最為人們熟知的是尼古丁,尼古丁是造成吸煙成癮性和增加心血管風險的重要因素,每吸一支煙會使動脈血中尼古丁水平增加40-100ng/ml。尼古丁可以激活人體交感神經系統,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心肌收縮力增強,增加人體對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需求量。尼古丁還可以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供血下降,甚至出現急性動脈閉塞,造成心肌缺血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第二種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煙草煙霧中的重要成分,一氧化碳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是氧氣的240倍。血紅蛋白是運輸氧氣的重要載體,當接觸過多的一氧化碳時,一氧化碳會與血紅蛋白形成碳合血紅蛋白,使得氧合血紅蛋白下降。正常不吸煙人群中,碳合血紅蛋白濃度是0.5%,而長期大量吸煙人群中,碳合血紅蛋白濃度可高達15%-20%,意味著15%-20%的血紅蛋白喪失了攜氧能力,使得動脈管壁缺氧、水腫,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有研究顯示,接觸一氧化碳會增加心肌缺血,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者癥狀加重,長期接觸一氧化碳不單會使紅細胞攜氧能力下降,還會導致紅細胞數量增加,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增加血栓風險。
第三種物質是氧化物質,煙草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氧化物質,如氮氧化物、微粒、燃燒產物,這些氧化物質會刺激機體產生氧化應激反應,造成炎癥、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脂質異常、血小板激活等,促發血栓形成。
吸煙和被動吸煙還會造成血管內皮損傷,造成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影響血管的舒張功能。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伴隨以及促發心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從而明顯增加了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出現。
雖然吸煙和被動吸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眾多研究顯示,戒煙和減少二手煙暴露,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風險。一項研究顯示,戒煙一年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下降達37%。所以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盡早戒煙。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