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吃完飯胃酸怎么回事
- 吃完飯胃酸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曹建彪 主任醫師

吃完飯后出現胃酸分泌增多的感覺,通常預示著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胃黏膜異位癥的發生。正常胃pH是1-4,進食食物后食物和胃酸中和,胃內pH值升高,此時會反饋信息至壁細胞,在神經和體液因素調節下,壁細胞開始分泌胃酸來應對胃內胃酸分泌不足暫時性的現象。因此飯后會刺激壁細胞分泌胃酸,以達到平衡胃酸代謝,具體如下:1、胃潰瘍:分泌的胃酸可能會牽涉到裸露或黏膜損壞的細胞區域,造成疼痛和胃酸的感覺;2、幽門螺桿菌變異:可能使胃酸分泌紊亂,胃始終處于高酸狀態,出現吃飯后胃酸升高的情況;3、胃黏膜異位增生:胃黏膜在食物刺激下持續泌酸,造成胃酸高效應,出現反酸、燒心、打嗝等情況。

相關視頻